焦秉智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今年3月份自治區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立足自治區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和資源稟賦,從我區產業發展戰略層面進行了科學定位,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和主要政策,對于自治區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我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
《實施意見》確定了自治區重點培育和發展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學、新能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電子信息、節能環保和高技術服務業等八大重點新興產業。新材料方面。立足資源優勢,以新型稀土功能材料、新型光伏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新型復合材料為重點,加快產業延伸和升級,構建特色產業鏈,圍繞新材料研制和下游產品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利用水平。
先進裝備制造方面。立足產業基礎,增強配套能力,提高產業集聚度。依托內蒙古一機集團、北方重工等大型骨干嘛產業,大力發展鐵路車輛、礦山機械、工程機械、現代農牧業機械,支持發展乘用車、新型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2.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風力發電機和齒輪箱、液壓控制系統、葉片等關鍵零部件,加強整機技術集成和關鍵零部件制造新技術應用,提高零部件配套生產能力,形成以優勢產品為主導的集群。
生物醫藥方面。面向健康、育種、環保等領域的重大需求,充分發揮自治區特有的生物資源優勢和技術特色,重點發展生物藥、生物育種和生物制造產業。大力發展蒙中藥新品種、動植物提取物、配方顆粒和綠色保健品,開展蒙藥制劑藥效學評價研究,完善蒙藥標準體系。開展干細胞工程系列產品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建設呼和浩特干細胞生命科技產業化基地。以干細胞繁育、基因克隆、分子育種、航天育種等技術為支撐,加強地方品種和重要肉型家畜新品種選育提高,開展玉米、小麥、馬鈴薯、大豆等大宗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標準化栽培技術集成和產業化。應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先進技術,開發乳酸菌和益生菌制品、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生物基材料及生化產品。
新能源方面。加快風功率預測系統建設,發展多種調峰電源和儲能方式,推進新型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發,推進核心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探索發展區域性智能電網、微型電網。重點建設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阿拉善、巴彥淖爾、鄂爾多斯、赤峰、通遼等達陽能發電基地,全區風電裝機容量太到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50萬千瓦。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重點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國家示范工程建設,支持氣化采煤、褐煤提質及綜合高效利用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提高煤炭加工利用水平。
電子信息方面。積極引進發展集成電路、大尺寸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等離子顯示面板、半導體發光二極管、有機發光二極管和智能傳感器等新型電力電子器件,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帶動新型網絡設備、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加快構建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寬帶、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和數字電視網絡建設,統籌布局和建設鄂爾多斯、呼和浩特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智能城市、智能社區、智能校園和消費信息管理平臺,實施城市一卡通、一網通工程,建設一批基于信息技術的物流信息、電子交易和遠程期貨交易、城市應急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積極推進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裝備、農畜產品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領域的信息化步伐,不斷采用先進信息技術和設備,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
節能環保方面。開發推廣高效節能鍋爐窯爐、節能電機、節能燈具、綠色建材等高效節能產品和太陽能供熱、制冷產品。支持太陽能集熱系統、太陽能熱水器、地源熱泵等新產品應用,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設施農業,推廣新型節水技術和設備,加快粉煤灰制取氧化鋁、煤矸石綜合利用、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產業發展。
高技術服務方面。圍繞稀土深加工、能源、化工、冶金、機械、中蒙醫藥、獸用疫苗、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發展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發揮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過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為支撐,積極開展云計算應用軟件開發、服務創新示范,整合優化信息化資源,建設統一、共享、高效的電子政務網絡。加強物聯網應用服務,重點在精細農牧業、工業智能生產、交通物流、電網、金融、醫療衛生領域開展物聯網特色示范。積極引導和發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軟件服務業,加強蒙文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開發,積極培育和發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動漫、電信增值、數據內容等新型服務業態。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實施意見》印發后,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以《實施意見》為指導,結合本地區實際和部門職責,認真研究并加快工作部署,著力推進《實施意見》明確的各項任務和政策貫徹落實。從最近調度的情況看,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已陸續啟動,起步良好。
一是各地區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統籌安排部署。2個盟市成立了領導機構,3個盟市確定了重點發展領域和重點項目,1個盟市制定了實施方案。呼和浩特市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及首府經濟優勢,堅持走集聚式發展之路,提出集中力量建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技術服務業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包頭市緊扣《實施意見》的主旨和精神,提出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部件、節能環保、新興信息、高技術服務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立足現有園區的優勢條件和基礎保障能力,構建“一山兩帶,多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組織實施北方股份公司NTE260電動輪礦用自卸車產業化項目、內蒙古包鋼稀土磁性材料分司年產15000噸釹鐵硼速凝薄帶合金項目、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新材料中試基地項目、稀寶博為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年產300臺稀土永磁核磁共振影像系統產業化項目、包頭市清力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環保型水處理藥劑和處理反滲透膜項目。通遼市根據科技水平、產業基礎和優勢資源,提出重點打造醫藥化工和玉米生物2條特色產業鏈,依托通遼蒙藥公司、庫倫蒙藥廠南開允公藥業、康源藥業、東北六藥等企業,重點發展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骨傷科疾病和治療疑難雜癥的蒙藥新藥和替代進口的抗腫瘤藥物、心腦血管系統藥物、降血糖藥物等系列產品。加快實施梅花生物二期、玉王生物多元醇系列產品、德瑞公司玉米胚芽油及淀粉糖生產加工、山東三星玉米胚芽油、中科天元玉米溶劑技改擴建等重點項目。錫盟與北京市政府共同簽署了《京錫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的合作協議》,擬就京錫兩地政府共建全產業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開展全面合作,著力打造云計算產業,集成電路、通用航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鏈,積極推進多倫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各盟市都圍繞各自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明確發展重點,積極組織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二是相關部門已陸續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重點任務和政策加快貫徹落實。自治區政府成立了以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潘逸陽任組長、自治區副主席王波任副組長、22個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擬定了《重點任務部門分工方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和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發改委、財政等部門按照《實施意見》,在爭取國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推進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實施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自治區經信委加強企業兼并重組和園區建設,加大推進“雙百億工程”力度。科技廳圍繞八大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了多項相應的科技計劃項目并在多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人社廳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配套政策,啟動了“實施百名院士柔性引進計劃”和國家支持我區的“院士援助計劃”等重大人才計劃,并擬定了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稅務、土地、金融等部門也圍繞《實施意見》提出的相關政策加快研究落實。
三、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當前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艱巨性進一步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某些領域受國內外市場影響,出現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放緩。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增速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企業利潤、出口交貨值等經濟指標也出現明顯下滑。受市場需求不足和經營成本上升的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普遍下降,尤其是新能源和生物企業比較突出。二是中小企業融資普遍比較困難。生物制藥、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和高技術服務等領域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相當一批企業處于初創和成長期,融資渠道不暢、融資能力不強的問題制約著企業的快速成長。三是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結合不緊密的問題比較突出。從自治區第二次R&D資源清查數據來看,2009年發明專利申請數為633件,其中企業531件,研究與開發機構52件,高等院校49件,其它1件,而同期R&D項目為4226項,其它265項。同期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區16件,其中企業15件,研究與開發機構1件。四是產業發展的配套能力不足,產業鏈和產業基地建設有待加強。近幾年引進新興產業項目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我區產業協作配套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低和人才斷檔的問題基本上抵消了我區資源、土地等方面的競爭優勢。產業鏈短、下游高附加值產業少、產業集中程度低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五是新興產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個別地區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仍然局限在資源型產業、常規性項目上做文章,缺乏長遠和戰略的眼光,缺乏打基礎、求創新的熱情。對中小型創新性企業的扶持力度還不夠。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中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多數企業反映落實得不夠,扣除范圍沒有包含企業為研發人員繳納的“五險一金”、醫藥企業的臨床試驗費、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運行維護和檢驗維修等支出,而目前這些政策都已經在中關村試行。
四、今年下半年重點工作
7月3日,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組長潘逸陽提出下半年要抓好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抓好相關規劃編制
目前,國務院已批準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起草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目前規劃文本已經正式印發。我區將在前期工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抓緊編制我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實施意見》中確定的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具體化。引導各盟市立足現有基礎、資源優勢和區域條件,明確產業定位,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更好地發揮規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中的引導作用。
(二)抓好各項政策落實
《實施意見》提出了財政、金融、社會投資、稅收、土地、資源、市場和體制、機制等九個方面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含金量比較高,下一步重點是抓落實。自治區各有關部門需要加強政策研究,進一步增強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操作性,切實把《實施意見》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特別是在政府投入、金融支持、人才引進、土地供應、稅收優惠、資源配置等方面取得更快進展,努力做到用得上、用得順、用得好、確確實實使企業得到實惠,起到政策的引導作用。
(三)抓好重點項目推進
一是加強政府投資引導。積極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加快項目策劃、組織和前期工作,建立和完善專家咨詢機制,支持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二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圍繞各盟市特色優勢產業,組織一批重大產業化示范項目,加快完善各項手續,爭取盡快開工建設。三是強化項目調度和協調服務。對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庫的項目,要定期調度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指導和協調各方面給予支持,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四)抓好監測、考評等基礎工作
一是加快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體系。根據國家統一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在目前試行的統計工作基礎上,完善和細化指標體系,提高時效性和準確性。二是加快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考評體系。科學界定各盟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狀況,加快制定包括產業集聚、研發投入、知識產權服務、研發機構數量、創新能力建設等內容的考核指標體系,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納入各地區、各部門年度考核的內容,加強對各盟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情況的考核。
(五)抓好招商引智工作
督促和指導各盟市根據本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加快組織篩選一批具有較強引領和帶動力的重點項目,納入自治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冊,作為自治區參加各類重點會展和招商洽談的一項重點工作加快推進。要在常規招商活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引進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把我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和企業引進來。要在加快本土人才培養的同時將領軍人才和技術團隊引進來、用起來,真正形成一種資金和技術、資金和人才緊密結合的招商氛圍。
(作者系自治區高技術產業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