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敏
一、問題的提出
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產業在區域產業系統中的地位、作用是不相同的,其中有一個或幾個產業處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構成區域的主導產業或主導產業群。區域主導產業選擇是加快區域工業化進程的戰略舉措,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手段,也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經濟發展的規律證明,隨著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主導產業的選擇與扶植日益重要。而產業結構的升級過程表現為主導產業的更替和發展。區域經濟成長的過程,實質上是主導產業部門[]的成長過程。根據主導產業理論,區域的產業系統可以分解為主導產業、為主導產業順利發展盡可能減少“瓶頸”的輔助產業以及存在于其余產業中的潛導產業。我們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目的就是提出適合該區域的產業政策。區域主導產業的形成和演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區域經濟結構、市場取向和資源稟賦的影響,促進主導產業的發展是制定區域產業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為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奠定基礎。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的基本思路就是:選準并優化應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使之有效地承擔起全國地域分工的任務,并增強其帶動 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力;配套發展關聯產業,特別是主導產業的前向關聯產業,盡可能延長產品鏈條;提高支柱產業的產業素質,保持和鞏固其已有的支柱地位,積極發展基礎性產業,特別是其中的“瓶頸”產業,克服其對 區域經濟的制約作用;扶持一般產業,在原有主導產業因條件的變化、主導產業的地位削弱以后,新的主導產業可以及時接替上來,保持區域經濟系統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區域主導產業群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指明方向,也為區域經濟發展制定相應政策提供參考。
二、文獻綜述
對主導產業的研究,比較明確、系統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他剖析了經濟增長的階段和主導部門的重要關系,并探索了一個產業部門之所以成為主導部門的決定因素。赫希曼根據發展中國家的經驗提出,在產業關聯連中必然存在一個與前項產業和后項產業在投入產出關系中關聯度最高的產業。徐建中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進行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研究。轉移份額分析模型最初由Creamer提出,后經Dunn等學者總結并逐步完善,該分析方法是將特定區域經濟變量(如收入、產出或就業等)的增長分成不同部分,通常用于描述區域經濟增長的特性或用于主導產業選擇。從地理距離到區域環境的研究在不同的區域研究范式下,主導產業選擇基準也有明顯的不同,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包括:國外經濟學界的羅斯托基準,赫希曼基準。地理學家從定性角度把區域主導產業看做增長極,是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的主要途徑。
上述定量分析采用的統計學中經典方法,都是以現行處理的思想為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的眾多影響因素間并非一定是線性關系;而且各因素相互影響,表現出“灰色”關系的特征,在進行區域主導產業選擇時,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更為適宜。論文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綜合探索區域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
(一)灰關聯意義
傳統的數理統計分析法需要選取大量的數據,在數據少的情況下就沒有規律性;而且要求數據具有某種典型的概率分布;還會導致系統分析結論的誤差和扭曲。而灰色關聯方法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并在貧信息、少數據時顯得尤為重要與湊效。灰色關聯度反映序列曲線幾何相似程度,而在此基礎上引申出灰色相對關聯度、灰色絕對關聯度與灰色綜合關聯度。
(二)灰色關聯度
灰色關聯度作為其關系密切程度及相互比較的相對指標,它是以分析系統中主行為序列和相關行為序列曲線的幾何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為基本思想,以關聯度計算為基本手段的一種灰色系統分析方法,其灰色關聯度計算步驟如下:
第一步:給出原始數據參數列
x0(k)=(x0(1),x0(2),···,x0(n))
M個比例為:
x1(k)=(x1(1),x1(2),···x1(n))
x2(k)=(x2(1),x2(2),···x2(n))
···
xm(k)=(xm(1),xm(2),···xm(n))
第二步:對原始數據進行均值法或初值法無量綱化計算
第三步:求參考數列y0(k)與比較數列ym(k)之間的差別Δt
Δ1=|y0(k)-y1(k)|=(Δ1(1),Δ1(2)···Δ1(n))
Δ2=|y0(k)-y2(k)|=(Δ2(1),Δ2(2)···Δ2(n))
······
Δm=|y0(k)-ym(k)|=(Δm(1),Δm(2)···Δm(n))
第四步:分別求兩個層次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第五步:代入公式求關聯系數
式中P[0,1]為分辯系數,取為0.5,i=1,2···,m,t=1,2···,n,
第六步:求關聯度
在此基礎上引申出灰色相對關聯度、灰色絕對關聯度與灰色綜合關聯度。
(三)基于灰關聯的駐馬店市主導產業選擇
駐馬店三次產業內部分20行業,與GDP灰關聯度考察見表1-2。
表 1 駐馬店三次產業結構分行業產業群布局及潛導產業選擇方案
表2駐馬店市產業群布局
四、結論分析
(一)依據駐馬店20行業與GDP灰色關聯度分析,R>0.7的產業為化學醫藥 、交通服務業、棉花 、水泥和紙業為主導產業;R>0.6的產業為玻璃 、芝麻 、小麥、蔬菜 、卷煙 、改裝汽車 、旅游為支持產業;飼料、 花生、 化肥 、電工儀表產業為一般產業,駐馬店市產業群布局見表2。
(二)取α=0.2時,灰色綜合關聯度能反映序列相對起點變化速率的相近程度。取R>0.85 的產業為布業、油菜籽、電業、啤酒業,為駐馬店市幼小產業、需要政府大力扶植的行業,這些行業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與發展,這些行業將通過新陳代謝的方式演進為駐馬店市主導產業,故選擇布業、油菜籽、電業、啤酒業為駐馬店市潛導產業,見表2。
(三)通過表1-2看出,駐馬店三次產業結構與GDP灰色關聯度第一產業最大、第三產業次之、第二產業關聯度最小,也反映了駐馬店市工業化水平不高。
(四)駐馬店市在制定相關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時,要重點發展化學醫藥 、交通服務業、棉花 、水泥和紙業等主導產業,充分發揮這些產業的帶動與輻射作用;注重培育玻璃 、芝麻 、小麥、蔬菜 、卷煙 、改裝汽車 、旅游等支撐產業,這些產業是確保駐馬店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行業;大力扶植具有發展潛能的布業、油菜籽、電業、啤酒業,為產業間的更替與新陳代謝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
(五)上述分析結果與駐馬店市“十二五”規劃中重點發展行業比較吻合,說明采用灰色系統理論方法選擇區域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群效果良好。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