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峰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整體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國家對農業進行大力扶持,農業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農業機械得到了廣泛運用。本文以當前農機的大規模應用為背景,分析了農機在使用過程中維修難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自己的思考,就這一問題給出了一些建議與意見,希望能對農機在我國更大規模、更好的應用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促進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農機維修難題政策管理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069-01
1 農機維修難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一是農機應用加速,但維修行業發展滯后。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我國農業的加速發展,尤其是在出臺購機補貼政策后,在過百億的購機補貼款帶動下,農機產品的銷售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農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農機戶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這對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上的人力資源消耗,提高勞動效率,促進我國農業現代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要使農機真正發揮其效能,就必須使其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而農機維修就是確保農業機械能夠正常工作的前提,及時、有效解決農忙時節的農機故障問題,對提高農機作業效益意義十分重大。當前的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近幾年大型農業機械銷量迅速增長,但農機維修服務行業的發展卻明顯滯后,導致農民在使用農機過程中,經常因為農機出現一點小問題,卻得為了一個配件等上幾天,或者是因為一個故障來回跑上好幾次。
二是政策扶持有力,但管理制度難以跟上。近年來,雖然在農業方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比如: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為了解決我國農機化應用快速發展,但農機維修力量相對薄弱的問題,舉辦了相關的培訓班,進一步加強了農機維修高技能人才培養,目前,據統計,我國已有近25萬個農機維修網點,有超過50萬的人員在從事農機維修行業,但在農機維修的管理上還存在很大問題。一方面各地農機管理部門注重加強對農機產品質量和作業質量的監管,但對農機維修站點的管理卻相對松懈,導致維修的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在1998年,農機化管理部門對機構進行了精簡,撤消了農機化司修理處,將維修行業的管理托負給地方,相應減少了農機維修管理的全國性工作,導致大部分省的農機維修管理機構和人員被精簡,在農機的維修管理上一度出現真空狀態。
2 農機維修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維修網點的經營方式不科學。目前我國的維修網點大多是個體經營方式,基本能夠很好的完成保養小型農機具進、修配小型機械時任務,但如果發生故障的是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結構復雜、技術含量高的設備時,卻難以相應的綜合維修服務維修站。而且有些維修網點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同時經營維修與配件銷售,將農機維修作為業余服務,有一些鄉鎮甚至連維修點都沒有,在這種局面下,即使農機在作業時只是出現一點小故障,也必須跑到其他鄉鎮維修,既浪費了人力,也影響的生產效率。
二是維修服務質量難以保證。一方面是由于農機維修網點大多是私人所有,缺乏足夠的資金,沒有能力購置先進的維修設備,甚至有的維修點簡陋到缺少維修所必須的器具和檢測設備,這必然導致維修工藝簡單;另一方面從維修人員角度來講,大部分從業人員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學習維修技術,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不懂機械原理,缺乏專業的維修素養,因此,在操作時不能嚴格遵循農機維修操作規程,只憑維修經驗,維修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導致目前在農機的故障復診率不斷提高。
三是維修市場缺少政策扶持。目前的農機維修網點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能常是自己銷售某種農機,就只經營相應品牌的農機維修服務。由于經營的范圍過窄,因此容易導致維修站點的規模偏小、業務量也小,反過不,又制約了專業化、綜合性的維修服務體系的形成,造成了目前農機維修市場不論是在經濟效益上,還是規模上都落后于農機銷售市場與作業市場的局面,已經難以適應農機規模化應用的發展需求。這與農機維修領域缺少政策扶持、相關部門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有很大關系,導致維修市場的發展空間受限,一直難以形成一、二級的大型化、綜合性、區域性維的維修服務中心。
四是部門監管存在漏洞。首先是相關執法部門管理不到位,盡管相應的法規,如《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相關管理規定早已出臺,賦予了農機部門相當的執法權利,但卻遲遲沒有嚴格的落實,導致這些法律法規成為一紙空文。其次是管理人員 不足,辦公經費缺乏,導致相應管理部門想管,卻苦于人手不夠,沒有管理經費的尷尬的局面。最后,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小型維修網點存在逃避監管、違法經營的現象,一些維修站點沒有維修農機的營業執照,事實上卻在經營著農機維修的業務,而且拒絕辦理《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
3 解決農機維修難題的有效途徑。
一是完善農機維修售后服務網絡。立足農機應用地域分散的現實情況,大力發展以縣、鎮一級的農機檢測維修服務中心為骨干、以個體經營的農機維修站點為基礎、以廠家售后服務為補充、以縣、鎮維修站人員為技術支撐的完善的維修體系。可以通過從縣農機局借調專業技術維修人員,加大對各型各類農機具配件的儲備力度,逐步在個鄉鎮建立一到兩個重點農機維修站點,負責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的維修任務,而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小型機械維修及機械的保養任務等,則可以交由站多、面廣的個體維修站點承擔。
二是加強對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農機維修人員是做好農機維修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政府相關部門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對鄉鎮一級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爭取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骨干維修力量,實現農機修理人員素質的整體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農機維修技術培訓班的形式,面向全社會的維修人員,傳授農機維修的新工藝和新技術,滿足農機維修從業人員對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的迫切需求;最重,可以通過開展評比競賽,定期組織農機維修技能競技,激發廣大農機維修人員不斷提高技能的熱情。
三是建立星級文明農機維修站點。農機主管部門可以通過檢查、對有發展前途的農機維修點實行補貼政策,給予一到兩萬元的資金扶持,用于購置農機維修設備、工具及相應儀器等,促進農機維修站點提升自身的維修能力和水平,向更大規模、更高檔次發展。
四是強化對維修市場的監管力度。各地農機局可以通過成立專門農機維修監管隊的形式,聯合工商和技術監督部門,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農機維修站點開展聯合執法大檢查。確保農機維修站點證照齊全、合法經營,確保農機維修人員持證上崗、技術到位,確保農機配件質量合格、來源正規。對無證照經營的要堅決予以取締,對配件質量不合格的、收費明細不清予以堅決治理。通過強化對市場的監管,促進農機維修市場合理、有序的發展,為農機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保障,讓農機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 夏樹.農機維修難題如何突破[J].農民日報,2008.
[2] 夏元新,陳洪玉.如何有效解決農機維修難題[J].農機質量與監督,2011(9).
[3] 范云兵.農機維修難題誰來解[J].中國農機化導報,2009(5).
[4] 李峰,范理宏,譚申生.淺談當前中國農機維修難題及其解決方法[J].“三農”問題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