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運動生物化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根據運動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本文首先對現行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然后深入探討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研究,注重加強學生對基本知識理論的理解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改革,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運動生物化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174-01
運動生物化學是體育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也是運動訓練學、運動營養學等學科的基礎,涉及到生理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等相關學科,且這門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更新比較快,加之體育專業學生入學前的理論課基礎相對較差,使其成為教學的一個難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1 現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 過于偏重理論教學,難以將理論與運動實踐結合[1]
這類教學模式是強調運動生化的理論知識的系統和全面。由于大多數老師從生科院或醫學院轉過來的,對運動實踐本身了解不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自覺的照搬生物化學的教學模式,忽視運動實踐,而體院學生本來就有輕理論中運動的思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太理想,課堂效率差,教學質量不佳。
1.2 偏重實踐,忽視理論教學[2]
與上述教學方式恰恰相反,有的院校和專業采用另外一種教學方式,以運動為主體,對運動生化的理論部分僅僅是用多少講多少,不太注重運動生化的理論知識體系。如有的院校只注重乳酸的測定方法及應用,但對乳酸產生的過程則忽略或明顯簡化。從教學目的看,這種方式的教學是為了直接向學生傳授了許多具體問題的實際處理方法,使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及畢業后的工作中能很快進入角色。但這種方法也有明顯的弊病,對很多問題和方法,學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理論的欠缺也使學生在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中顯現出先天不足。
2 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2.1 教學內容的更新
教學內容是教與學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教材僅僅是形成教學內容的一個“載體”,它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教材實際的綜合加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的利用教材教學,也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選擇、加工和更新。
2.1.1 優化教學內容
該課程教學內容很多,涉及到許多生物化學的概念、物質和能量代謝過程、不同人群的體育鍛煉的生化過程以及運動與適應的分子生物調控等方面,內容繁雜,知識點較多,學時少。我校在運動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運動生物化學》教材基礎上,結合我校的教學計劃,重點講授物質與能量代謝,對于運動性疲勞以及運動營養學的內容因為與相關課程重復,我們進行了更新和刪減,確保課程重點突出,體系明了。
2.1.2 強調重點概念的理解
運動生物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基本概念的理解,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到位是能學好和用好。如ATP教學中“高能磷酸鍵”概念的理解問題,如果對其理解出現問題,那么對ATP水解釋能就不容易理解。
2.1.3 加強學科滲透
運動生化的知識和理論是當前發展比較快的一門學科,且與諸多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也非常緊密。在運動生化的教學方面,要加強學科及專業之間的交叉滲透,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先進性。因此,在課程建設中,應以學科為依托,以課群為背景,應及時引入國內外相關學科的科研和教研成果,反映出本學科最新的理論和技術。
2.1.4 注重實驗
運動生化是實驗性的課程,不能光講理論而不進行實驗,體院學生基礎不太好,更應該提高感性認識,通過實驗的教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但在實驗中,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應該打破局限課程的實驗體系和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
2.2 教學手段的應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完整而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是構建良好教學方法的基礎[4]。
2.2.1 多媒體適當引入
改革教學方法,適應現代先進教育手段進入課堂教學的需要,是當前深化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我校不僅在理論課教學,在實驗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課外學習方面也綜合利用多媒體并結合網絡,改變了以往運動生化單一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合理的選擇、安排和組織運用教學媒體及其教學資源,不僅增加課堂教學信息容量,而且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吸收率,從而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5]。
2.2.2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運動生物化學內容雖然抽象,但體育運動項目卻是形象生動的,運動現象也是學生們所熟悉的,教學中可通過運動現象創設問題情境,采用啟發式教學,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如學生學習完“三大供能系統”后,要求學生根據各供能系統的特點,結合運動專項,說明該運動項目的供能方式和特點,必要時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這樣學生能較好地掌握了運動時各供能系統特點這一運動生物化學的中心內容。
在教學中也可以結合運動實際采用問題導入式教學,例如,在學習血乳酸這一重點內容時,可以對短時間劇烈運動后整理運動這一普遍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后不能立即休息而是要進行輕微活動?為什么這樣的方式能更快的消除乳酸?這樣學生學生就能對運動時乳酸的產生及其消除去路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的關系,進而掌握糖的無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在運動時的功能特點。
2.2.3 開展第二課堂
誠然,第一課堂非常重要,但目前運動生物化學的學時較少,不能很好的系統教學,因此,第二課堂的開設非常有必要。我校利用網絡平臺,延伸教學空間,為學生能更深入的學習提供條件。同時,開放實驗室,對運動生物化學興趣小組進行輔導,結合運動實際,安排他們或讓他們自己確定選題范圍和方向,學生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的操作和結果分析、撰寫實驗報告。這種方法,既可使學生加深運動生物化學理論實踐應用理解和拓展,也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
3 結語
運動生物化學是體育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決定學生對運動生物化學的知識和理論的掌握,關系到后續課程的教學和應用,因此,在目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勢下如何對該課程進行建設,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更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仍有待于近一百股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許亞麗.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運動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1,7(19):154-155,157.
[2] 王運良,譚劉磊.高師體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學術研究,2004,5(1):6-7.
[3] 余群,翁錫全,王麗平.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J].安順學院學報,2010,12(4):94-96.
[4] 沈小碚,童文學.教學方法研究的進展及其問題[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48(4):132-135.
[5] 郭文,黃依柱,張尚晏,等.網絡環境下運動生物化學課程開展研究性教學的探討[J].2010,25(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