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
摘要多媒體教學是一柄雙刃劍,如何走出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誤區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就多媒體在數學課堂上使用誤區、成因分析、使用策略等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多媒體誤區成因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筆者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作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粉絲”,體會到應用多媒體為教學提供的便捷之余,耳聞目睹一些事實,現在談談自己教學實踐中的困惑。
1 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誤區
多媒體雖然有許多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如果不進行合理的使用,不但發揮不了其優勢,反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1)不加選擇,處處濫用,每課必用。在我們的一些教師中,尤其在剛剛接觸多媒體的鄉村學校的一些老師,認為多媒體是全能的,就要比傳統的優越。于是就出現了處處濫用,每課必用的現象。
(2)舍本逐末,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有的老師為了增強和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件制作的過程中追求表面的新穎和華麗,在每張幻燈片配上一些小動畫,加上美麗的邊框及動聽的音效,結果把數學課變成了欣賞課。表面上課件做得很漂亮,但實際上學生被太多的次要信息干擾,感官刺激太多,造成注意力不易集中,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筆者在一次公開課上就碰到這樣一種情況:老師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個思考題,在幻燈片的旁邊配上一個人物的動畫,頭上不停的閃爍著問號,結果有相當多的學生不去思考問題而是被這個小動畫吸引,個個好奇而興奮。
(3)喧賓奪主,不利于學生基礎學習。有的老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認為寫板書太麻煩,還會浪費時間。因此把一些概念、解題過程、公式定理的推導等都制成幻燈,在上課時一放而過,結果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知識灌輸的對象。在許多學校的教室前面投影膜占了黑板一半左右的位置,也導致教師板書的減少。多媒體呈現的板書都是提前準備好的,這樣會使教學缺乏了靈活性,并且多媒體呈現的板書停留時間較短,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4)缺少參與,不利于師生情感交流。信息儲存量大是多媒體的一大優勢。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效率高就是課堂上講得多,練得多。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唯恐內容不夠,大大地增加例題和習題,結果減少了留給學生的“思考、想象、理解”的時間。教師學生都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整個課堂就是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學生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作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展,也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5)盲目引用,不符合自身實際。有些教師為了省事及自身多媒體技術能力的限制,就到網上下載他人做好的課件并不加修改地使用。若經常直接應用他人的課件,而自己不去專研教材、分析教材,不去“分析”學生,這樣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談不上自身素質的提高。
2 上述誤區的成因分析
在與同行的交談交流中,筆者感覺到產生諸多誤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導向的偏差,幾乎所有的各種級別的教研課、觀摩課或者參賽課都使用了課件,為了一場公開課,多名教師費盡心機苦戰多日,方才磨出一個課件;(2)對多媒體課件的依賴性太強,許多年輕教師因為剛走上講臺不久,對學生心理特點、認知特點、記憶規律方面的了解不夠研究不深,所以出現在教學的設計上不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規律的問題也在所難免;(3)教師自身的惰性,缺少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缺乏對一些教學規律和手段的掌握。(4)缺乏多媒體制作的技術和能力。
3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善待多媒體
現從不同教學知識內容和要求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體。
(1)概念的教學。對于一些抽象的、動態的概念,就要充分地利于多媒體的優勢,直觀、形象地加以展示,但重要的概念在分析展示后一般還是需要板書,便于學生進行記憶。如,函數圖像概念的教學,可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與多媒體演示相結合。教師讓學生先動手描點畫圖進行探索,體會數與形的結合。在分析點的坐標與圖形上點的關系時,若配上幾何畫板的演示,就能清晰地反應坐標的變化引起點的變化,以及點的變化引起坐標的變化的關系。這樣,學生能直觀地學到數學中抽象、枯燥的知識,自己的動手操作更加深了對這種抽象、枯燥知識的理解。
(2)定理、性質、推理證明、解題方法及過程的教學,一般以傳統板書為主。定理、性質的推導、證明、解題過程一般是課堂上的重要內容,有必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分析、推導,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理解、記憶的過程,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尤其對基礎薄弱,推理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理解、記憶、模仿和作一些筆記。這個過程若用多媒體放映,停留時間較短,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妨礙了一部分學生學習和思考。筆者曾聽過一位教師上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一)”公開課,教師從頭到尾沒有板書,最后由四位學生板演解四個方程,結果其中兩個學生移項符號出現錯誤,一個基礎差的學生不知道如何移項。原因就在于學生只注意到教師多媒體課件的演練過程,而缺少了對每一步驟由來的思考。
(3)探索性問題的教學。一般采用傳統與媒體相結合原則,問題的出示一般采用PPt幻燈的形式,探索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給學生以適當的指導,并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和師生適當交流的機會,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切不可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呈現。表面上教學很流暢,問題也得以順利解決,但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發展。如“用坐標表示軸對稱”中探究點(,)關于軸和軸對稱點坐標規律,可讓學生畫圖、交流、歸納得出規律,然后再用幾何畫板形象直觀地加以演示促進學生對規律的理解記憶。再如“三角形中邊角之間的不等關系”的探究,可讓學生通過畫圖、度量、折疊等手段進行探索,得出初步的結論。此時對知識的獲得僅僅局限在有限的幾個三角形中,那多個三角形之間關系又如何?學生思考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畫許多不同類型的圖形,很費時,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幾何畫板的優勢,拖動頂點來任意改變三角形的形狀,隨著圖形的改變,相關數據的改變也隨著改變,規律也就直觀地體現出來。這樣做使學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使用了各種探究的方法,也積累了探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