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艾滋病”恐蔓延全球
最初在拉丁美洲爆發的一種由吸血昆蟲引發的致命疾病——查加斯病正在全球逐漸蔓延,因感染者患病初期的癥狀與艾滋病相似,所以有人把它稱為“新型艾滋病”。這種疾病一般通過錐獵蝽的叮咬將克氏錐蟲的寄生蟲輸入受害者血液中進行傳播,還可能在妊娠和生育期間由母親傳播給孩子。由于該疾病潛伏期十分漫長,且發現后治療費用高昂,所以很多患者不得不放棄治療。目前全球感染該疾病者據估計有1000萬人。鑒于這種疾病危害大、感染人數多以及難以預防的特點,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將其列為五大被忽視的寄生蟲感染疾病之一。
老人可以嗅出來
美國和瑞典研究人員發現,老人身上有種特殊體味——“老人味”,不過,老人味并不難聞。志愿者被分成20~30歲的青年組、45~55歲的中年組和75~95歲的老年組,他們的氣味被分別收集起來,然后讓另外的志愿者嗅體味樣本并判斷屬于哪個年齡組。研究人員發現,老人的體味樣本被歸為一組,結果相當一致,而青年和中年組的體味樣本難以區分。至于“老人味”散發的原因以及人們如何識別“老人味”,研究人員還不清楚。他們推測,可能是進化的原因,“老人味”意味著壽命長、基因好;但也可能和炎癥和慢性病有關。
可捕捉二氧化碳的新材料
英國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多孔材料,這種材料中的孔洞就像一個個“籠子”,其他氣體可自由通過,但二氧化碳會被截留,因此這種材料有望用于工業上捕捉二氧化碳,減少碳排放。這種新材料的分子結構單元是以銦原子為中心,周圍是以各種有機分子鏈條編織成的“籠子”,整體上看呈現出多孔特征,有些類似自然界中的蜂窩結構。如果把空氣壓入這種多孔材料之中,大部分氣體如氮氣、氧氣、氫氣和甲烷等隨后可以從“籠子”中出來,唯獨二氧化碳會被留下,鎖在“籠子”中。
怎知狗心思
美國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對狗的腦部進行掃描,來了解狗的心理活動過程。在一個實驗中,兩條狗接受訓練對手勢作出反應,一個手勢的意思是狗將得到一頓美味大餐,另一個手勢的意思則是得不到。兩條狗在看到能得到大餐的手勢后,腦中的尾狀核區域都被激活了,但在看到不能得到大餐的手勢后,該區域沒有被激活。人類的尾狀核也與獎勵機制有聯系。實驗結果表明,狗對人發出的信號非常關注,而且這些信號可能與狗的獎勵機制有直接聯系。
飲食不規律易致內臟肥胖
好零食、吃夜宵,這些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內臟肥胖,進而引發代謝綜合征等生活習慣病。日本科學家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飲食不規律使胰島素分泌節奏被打亂,進而使肝臟生物鐘基因節律紊亂,是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研究人員在大鼠夜間活動期和白天的休息期,分別給大鼠注射胰島素,觀察胰島素對肝臟的影響。結果發現,如果在活動期注射胰島素,大鼠肝細胞內的生物鐘基因能正常發揮作用,但如果在休息期注射胰島素,生物鐘基因則出現異常。肝臟的代謝功能惡化,使原本應該作為能量被消耗的物質轉變為脂肪堆積到臟器周圍,造成內臟肥胖。
世界癌癥病例增長快速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近日稱,受人口增加和生活方式因素影響,到2030年,全球癌癥病例可能增加75%。2008年有1270萬人患癌,到2030年將有2220萬人患癌,其中90%發生在最貧困國家。2008年,富裕國家癌癥病例中有一半是乳腺癌、肺癌、腸癌以及前列腺癌。而在中等收入國家,食道癌、肝癌以及胃癌相對更常見。但在這兩類國家中,宮頸癌與胃癌病例都在減少。在貧困國家中,宮頸癌病例更多,遠超乳腺癌和肝癌患癌病例。
能吸收放射性物質的神奇布料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了能夠高效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放射性銫離子的布料。這種布料有望用于清除福島核泄漏事故后土壤和水中的放射性銫污染。研究人員用一種新技術將能夠吸收銫的藍色顏料普魯士藍的微粒固定到布上,這種布能99%地吸附溶解在水中的銫,它還能用于凈化雨水槽中積存的雨水或清洗污染建筑物產生的污水。
高齡父親的孩子可能更長壽
美國研究人員測量了一群菲律賓年輕人以及他們的母親血液中DNA的端粒長度,并確定孩子的父親和祖父的年齡。結果發現,那些端粒更長的人,出生時父親年齡都很大,而且父親出生時祖父的年齡也很大。這說明,推遲生育年齡可增加后代端粒的長度,從而促使后代更長壽。端粒是處于染色體兩端的“小帽”,又被稱為“染色體時鐘”,因為它們似乎是控制生物衰老的關鍵。端粒越長,預示著生物體越年輕和越健康。
能降低網絡能耗的軟件系統
瑞士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軟件系統,能監控和管理大型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量,使其
比當前的能耗量降低至少30%甚至50%。鑒于不斷上升的互聯網能耗量,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被稱為“電力監控系統和管理”(PMSM)的新工具,能夠監視和追蹤數據中心的能耗,也可被用于分配多個服務器之間的工作量。這一系統包含多個傳感器,每個都可連接至機架的主電源,或直接連接至為服務器的電子元件供應能源的電纜。通過測量在某一時刻通過的電流,傳感器能估算出消耗的能源,記錄能耗的改變,并控制系統不至于過熱。記錄下的信息將傳送至PMSM軟件所運行的中央處理器,使科學家實現遠程實時訪問。
可緩解心肌梗塞的激素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發表報告說,他們在老鼠實驗中發現,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具有緩解心肌梗塞的效果。心肌梗塞是由于動脈硬化導致血管堵塞、血液流動停滯、營養和氧氣無法充分達到心臟引起心肌細胞壞死所致。有報告顯示,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名為“CTRP9”的激素具有減緩血管收縮的作用。研究人員給一部分有心肌梗塞癥狀的老鼠注射了“CTRP9”激素,并在24小時后分析其心臟的變化,結果發現注射了“CTRP9”激素的老鼠因心肌梗塞而壞死的心肌細胞比沒有注射的老鼠少30%左右。研究人員還發現,肥胖老鼠血液中的這種激素含量只有健康老鼠的一半左右。
“無毒”大麻
以色列研究人員培育出一種新品種大麻,吸食后不會讓人精神恍惚,這將有助于減輕大麻用于醫學治療時的副作用。這種新品種大麻外觀、味道甚至口感都與普通大麻一樣,但新大麻不僅能讓吸食者保持完全清醒,而且不會誘發通常吸食毒品后的恍惚感與饑餓感。普通大麻中含有四氫大麻酚成分,它會讓人覺得精神恍惚,而新大麻中四氫大麻酚的效用被遏制。
【文稿】彭文
【責任編輯】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