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
【摘要】 隨著全球資源稀缺壓力的逐步增大,逆向物流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社會成本和發展可持續經濟的新途徑。近年來,逆向物流逐漸成為學術界和企業界所關注的焦點問題。綠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逆向物流的持續支持,在逆向物流理論基礎之上,重點分析企業中逆向物流各部分成本收益,并通過對企業逆向物流的成本收益優化模型的設計及分析,進而提出逆向物流成本收益優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逆向物流; 成本收益; 優化分析
一、逆向物流成本收益的現狀
學術界對于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有過幾種表述,Lambert和Stock于1981年最早提出逆向物流應當包含狹義和廣義之分。其中狹義的逆向物流是對已經廢棄的或者已損的產品進行再制造、再生產以及對廢棄材料進行回收再利用的全過程。廣義的逆向物流在狹義的逆向物流的基礎上,還包括減少對資源的使用。如果逆向物流能夠在社會中得到實踐,就能夠使生產者承擔起廢棄產品的回收責任,這樣有利于社會環境在新產品設計和使用階段的保護,還能使企業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近年來,許多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已將逆向物流定位在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規劃當中。據專家預測,在可持續發展意識愈來愈重要的當前,在相應的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的前提下,逆向物流會為企業的戰略規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逆向物流成本收益的組成
從企業的角度進行考慮,逆向物流成本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逆向物流成本一般包括流通成本和回收成本,逆向物流的流通成本包括收集支付成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和各種處理成本(包括搬運成本等);而回收成本則包括檢測分類成本、產品拆卸成本、產品破碎成本和廢物掩埋成本等。間接逆向物流成本是不發生在逆向物流過程中的成本,如企業逆向物流的系統研究設計費用等 。逆向物流成本構成具體如圖1所示。
逆向物流的收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逆向物流體系而獲得的收益,具體為直接銷售二手舊物獲得的收益、再用收益、再生收益;而另一類是因逆向物流系統的運作而避免的企業損失及收益,如避免企業違反法律而受到的處罰、政府補助、環保收益等。逆向物流的收益組成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