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堂 劉春霞
摘 要: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語文課的教學中學生的自學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體驗,論述了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如何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去張揚自己的個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引導自學弘揚修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157-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要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語言教學要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自主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在師生和生生之間平等、融洽、和諧的對話和交流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充分注重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多樣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為評價指向,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為目的,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真正張揚,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使學生在學習之后真正領略到語文的魅力。
1 尊重個體意識,發揮主體作用,引導自主學習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充分質疑問難的時間,充分討論發言的時間,充分讀書的時間;正視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構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從“邊緣”進入中心;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適時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何種學習內容,都要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名著導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閱讀期待”,表達與交流課上有“習作期待”、“交際期待”,梳理與探究課上有“創新期待”,在組織教學時,要讓學生實現以下幾點:
(1)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就一冊初中教材來說,教材摘選的篇目比較多,有小說、散文、詩歌,還有一定量的古文。就一單元來說,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學生不可能對所選的篇目都感興趣,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讓他們在興趣中完成學習任務。但是老師必須做引導,不能放任自流。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說單元,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他們選取了《智取生辰綱》和《范進中舉》作為主要學習內容,剩下的兩篇文章,不是說就完全放棄,而是作為略讀課文。老師在組織教學時,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言文字欣賞揣摩,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
(2)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學習內容不同,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有異,學習方式也不同。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以提高教學的達成度。例如:在學習《變色龍》時,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或分角色朗讀,或講故事,或表演……不論是哪種學習方式,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3)自主選擇合作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協調下,可以打破座次,使他們4~6人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問題,一起解決問題。
2 引導探究學習,張揚個性意識,揚起創新風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語文課程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探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探索活動中,學生往往都興趣盎然,情緒高漲,接受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效率也隨之提高。這種學習方式在未來的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應積極提倡,但應使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質疑問難
在語文教材中,有的的內容看似平淡無奇,沒有多大的趣味和吸引力,但都蘊含著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從教材中發現問題,勇于質疑問難。無論是文章的題目、文章的內容、文章的插圖、文章的標點符號,還是文章下面的注釋,都可以。
(2)學會求同存異
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答案并非一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要鼓勵學生啟迪思維,換角度、多方位去探索、去追尋與眾不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例如:在講授《荷塘月色》一課時,在對《荷塘月色》的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之中“不寧靜”的原因分析時,并不是像以前那樣把自的思維和想法強行加給學生,讓學生被動的接受,而是充分讓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理解語文的基礎之上,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求同存異,但有個要求就是,一定要找出根據,不能無中生有。在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各種各樣的。有的說當時的那種政治環境,依據是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和寫作背景;有的說是由于家庭的夫妻矛盾,依據是那晚作者出來散步并沒有帶著他的妻子;還有的說是因為思念江南,依據是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了江南采蓮的事情。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求同存異訓練,能促使學生跳出通常定式思維的圈子,達到張揚個性意識和培養創新思維訓練的目的。
總之,探究、體驗性學習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將發揮積極的、獨特的作用,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霍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注重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每個學生既是老師,又是學生,既是提問者,又是答疑者,不斷地轉換觸角,相互啟發,在自由開放的活動中流露情感思維,發展語言能力,敢于“標新立異”,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揚起了智慧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