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基慶
摘 要: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發展存在生源質量、師資設備、課程設置等諸多問題。加強專業設置,擴大專業內涵,強化技能訓練,走合作辦學之路是辦特色專業、創品牌學校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164-01
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針對當前的社會現狀,我們又該培養什么專長的人才?我認為職業教育是為就業服務的教育,技能教學質量是中職學校教學的關鍵。我們必須走“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道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是實用性人才。現在社會要求畢業生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企業希望人才“拿”來就用。所以,我們必須要根據社會發展,貼近企業需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
1 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質量不夠理想
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底子薄,師資條件欠完善,課程設置欠合理,教學設施不夠先進,考核方式陳舊等因素造成的,尤其是“重理輕實”,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欠佳,雖然畢業時能拿到技能中級證書,但事實上幷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等級證的“含金量”明顯不夠,影響了職業資格證得權威性,也影響了企業的聘用,更影響了學校的聲譽。
1.2 課程設置不太合理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程的安排按傳統的教學模式,重文化課,輕專業理論課,動手實踐課少。并且,在使用教材上還是老一套,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學生畢業后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1.3 專業無特色、學生無動力
專業特色明顯不足,不能很好地吸引高素質的生源來中職學校就讀,再加上學校對專業設施設備投入不足,對學生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專業無特色,教師教學無熱情,學生學習無動力。
1.4 對社會需求不甚了解,培養的學生與企業脫節
由于受教材和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老師無法擺脫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雖然學校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但未形成自己學校特色的校本專業教材。雖然提倡“訂單式”教學,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得到實施,這都大大的影響了職業學校汽車專業的發展。
2 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2.1 改革課程體系,調整課程內容
我們要樹立“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教辦學指導思想,遵循教學內容和形式以職業需求為依據,貼近市場,貼近企業,優化教學。實現學校和市場的“零接觸”,課程設置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為限。圍繞企業的需求,確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圍繞培養目標,確定設置哪些專業理論課;圍繞專業理論課,確定設置哪些專業基礎課;圍繞專業基礎課,確定設置哪些文化課;圍繞文化課,確定講解哪些知識點,以保證培養效果。專業理論課突出綜合化,即將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專業理論課,經過一定的調整、剔刪、補充,有機重組為一門課,以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教材是學校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的配套和建設必須跟上。由于統編教材周期長,一些知識老化,學校必須要及時了解和收集最新的汽車信息,以貼近企業、適應市場。因此我們首先應選用符合實際情況的有專業特色的教材,特別是實訓課,還要組織教師開發校本教材。教師不再是為學生能獲得一個中專畢業證和汽車維修等級證書而教,而應該是著重于對學生汽車維修技能的培養。我認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能力比資格更重要,合格加技能等于就業。
2.2 彰顯專業特色
在教學安排上,要側重一體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專業理論課上就要體現這一特點。在教學方式上,用實際問題作為引導,先學習有關技術的應用知識,然后再學習比較抽象的理論,幷注重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重要的專業理論都要在明確的實踐背景下加以介紹,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應用少推導,多自學少講解”的教法,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把學生推向“學習主人”的位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容量。盡可能在實訓場所組織教學,實行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訓、實習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
2.3 加強實訓課教學,推進一體化教學模式
學生畢業后能否適應就業崗位,是檢驗教育教學質量的客觀標準。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環節,通過實訓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在不斷地動手過程中熟練操作技能及其相關工藝規范。對實習指導教師上課前設計實訓課題,要有明確的操作要求,同時必須大膽探索,改變以往實訓教學依附依靠理論教學的狀況,精心設置相對對的實訓教學體系,使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
2.4 加強師資力量,建立實訓基地
(1)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應建立自己的汽修廠(校內實訓實習基地企業)。這樣做的好處:①教學老師和汽修技工可互換,解決教師緊缺問題;②教學設備可互用,解決設備閑置問題;③不出校門,學生可直接在汽修企業實習,解決實習難問題。當然,再通過與汽修企業的合作,利用這些企業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力量,建立校外是學基地,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
(2)提倡專業教師“雙師型”。主要做法:①撥出專項資金,派教師進修學習。②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教師“一專多能”獲得中高級技能等級證書。③聘請專家、教授到校給師生舉辦講座。④聯系實習單位,安排專業課教師每年到企業實習1~2周。
通過以上措施,進一步增強教師應對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的能力,保證教學工作高質量進行。
2.5 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貼近市場辦職教,圍著技能抓教改
為摸清市場需求,我們應經常深入各企業、各部門搞調研,及時了解汽車維修業發展態勢和長遠發展規劃;定期召開企業座談會;一旦發現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脫節就及時調整。校企保持密切聯系,常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實習就業空間。
2.6 強化實踐教學,推行職業資格證書
根據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的要求,圍繞“一專多能、一生多證”的原則,建立以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實訓三大模塊為主線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每個模塊包括若干實訓課程,幷配有實訓大綱,每門實訓課程由若干獨立的基本訓練單元組成。系列實訓課程主要包括發動機技能實訓、汽車底盤技能實訓、汽車電器設備維修實訓、整車綜合保養實習、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實訓、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做到三年不斷線,一年級主要進行基本技能實訓,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級主要進行專業技能實訓,按模塊教學,盡可能的接近企業工作崗位環境,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要求的各項專業技能;三年級主要進行綜合技能實訓,強化工位學習,組織學生進行技能大比武,幷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勞動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幷利用產、學結合,讓學生參與生產及就業環節,完成崗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過渡,畢業后就能頂崗工作,縮短磨合期,使一體化教學得到進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