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雪 王琳 張耀鴻 趙小艷
摘 要:本文主要從《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精品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實驗教學、教材的優化及考核等方面對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精品課程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183-01
《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目的是培養具備遙感及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能的專業人才。課程實踐、實習是培養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根本途徑。這就要求我們要將課程講授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力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為加強《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本文分析了課程教學方法及手段、實驗教學等方面改革的落實情況。
1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調整
據教育部推出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我們改進了教學方法。現有教學實踐證明,在遙感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因而我們精心設計了《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課程網站,網站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手段上,完善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調整便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在學生熟練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背景下,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或直接申報實施大學生創新性計劃項目,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技能,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見解的機會,這種開放性課堂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性的教學與學習方法,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更為扎實,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也培養了課程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用然后知不足”的理念有了深切體會,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 實驗教學的改進
實驗教學是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課程中的有關內容為主線,時間安排也一般與課堂教學穿插進行,目的是使學生加深理解課堂教學中學到的有關資源遙感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方法,并熟悉ENVI工具軟件的使用和操作等。通過課程實驗對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消化與理解,使學生領會如何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通過課程實驗對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根據配套的上機實驗教材和遙感影像數據資料,教學軟件采用了ENVI遙感專業軟件,進行較為系統的遙感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可充分發揮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優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如利用ENVI軟件進行南京市土地利用狀況的分類地圖的制作,使學生掌握該軟件主要功能的同時也再次加深了對遙感基礎理論的印象;多渠道收集遙感影像資料,利用學生野外實習的機會,比較影像數據與實際地物,分析其影像特征,給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同時,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動手,保證每人一臺設備;教學時,邊操作,邊講解。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能及時指導解決。實驗教學的改進,培養了學生對課程的問題性、開放性、自主性及過程性的研究,從而達到研究性教學的要求。
3 教材的優化
教材的編寫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原則。《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課程,其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術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更新,因而在教材的編寫中首先要根據最新科技發展狀況及時加入一些新內容,刪除一些過時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實用的專業知識和本專業科學技術發展最前沿的動態。如:MODIS作為新一代遙感技術,其遙感數據與其他單獨的遙感平臺(如NOAA和Landsat)所獲得的數據相比,具有免費、較高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和光譜分辨率等優勢和特點,在近年來越來越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對此方面的信息,教材應及時更新、接收,來指導學生利用最新的遙感技術,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其次,教材要根據專業實際的教學環境編寫,使教學內容的實施上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方便學生學習。同時,調整與其它課程的關系,避免較多的重復,與整個教學體系融為一體。本課程教材的優化,可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4 考核模式的改革
傳統的《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考核方式以理論筆試為主,考試內容一般也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識,考試方式單一,考試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對教學的促進作用不突出,沒有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評價。因此,我們建立了以學生期末成績為主,注重多種考試考查方法相結合,增加實踐能力、操作技能的考查內容及比重,綜合考慮實驗、實習中的平時操作能力和掌握能力的考核模式(如筆試成績占60%,實習成績占20%,平時成績占20%)。如,認知為主的基礎理論知識(如基本概念、意義等)的考核放到期末的紙質試卷中;實踐性較強的理論知識(如遙感技能及ENVI軟件的相關操作)要以“技能、能力”鑒定為本,這方面考核則放到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考核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期末考試壓力減輕,提高了他們的實際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平時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對學生作出更為全面、準確、客觀的評價,加強了考核過程的規范化、科學化。
5 結語
通過研究《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精品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實驗教學、教材編寫的優化及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教學實踐情況,發現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學習效果好,理論和實踐技能都得到極大提高。《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理論課程體系已較為成熟,實驗教學設備方面也已能滿足學生實踐操作內容的要求,但需要進一步充實的是軟件及遙感數據,并增加學生在參觀實習、上機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綜合運用課程理論知識及相關軟件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李勇,陳建成.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8(9):11~15.
[2] 于冬梅.研究性學習在遙感教學中的應用[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3,9(20):68~71.
[3] 趙銀娣.遙感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168~169.
[4] 王海江,等.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體會與探索[J].科技資訊,2011,8: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