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計算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 《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關于“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 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現在計算的是否正確、迅速和靈活. 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從而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在教學“6 的組合”時,我就發6顆糖果給同桌兩人,然后讓同桌合作試著分一分,然后我就問,你們是怎么分的呢?有的學生說: “我2顆,我同桌4顆. ” 有的學生說: “我1顆,我同桌5顆. ” 有的學生說: “我3顆,我同桌3顆. ”我接著問: “你和同桌合起來共有幾顆糖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 “6顆. ”我告訴學生6可以分解成:2和4,1和5,3和3. 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魅力. 平時,我在教學中,積極準備數學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接力比賽、搶答、評計算小能手等,使學生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不知不覺就迷上了數學.
二、在教學中,注意理清算理,講清算法
計算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其實很簡單,就算老師不教,大部分學生也會算. 但是作為教師,決不能只滿足于學生會算,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算理,總結出法則,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中.
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分蘋果”一課時,教學內容就是豎式除法. 新課程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承載了更多元的目標,也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更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更開闊. 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受到加減法的豎式影響,豎式計算書寫錯誤. 我立刻給學生指出,并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
一節計算課其實培養了學生很多的能力,絕不僅僅只停留于計算能力. 要讓學生參與到計算的過程,不但會算,而且要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這才是計算課應該達到的真正目的.
三、在教學中,注意學生計算技能的有效鞏固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數學教學應努力體現它“源自生活,服務生活”的特點. 其實,計算在生活中的用處非常大,平時布置作業時,如果能很好地把計算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不僅能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變他們對數學的認識.我在教“小數的簡便計算”后,曾經向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讓他們去菜市場買一回菜,與賣菜人比比誰算得又準又快. 第二天課上交流時,大多數學生都說:“算不過他們,雖然很多做生意的人,沒學過什么簡便計算,可他們算起賬來卻得心應手. ”結合學生的發現,我說:“那是因為他們天天與計算打交道,應了一句話‘熟能生巧. ”這項作業讓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了數學知識來自生活,又能為生活提供便利的特點,數學在他們心中變得平易近人,而且也教育了學生在計算時要“熟能生巧”. 這樣新穎有趣的作業不僅鞏固了學生課堂內的知識,培養了他們對計算的興趣,也從側面培養了學生的非智力能力.
四、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我從教學實踐總結出: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計算容易出錯誤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須要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 教師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嚴格要求學生,對于學生作業中出現的由于馬虎造成的錯誤,決不能姑息遷就,決不能讓學生產生“由于馬虎做錯的題,沒事”的念頭,要樹立“會做的題一定不能錯”的思想.
1. 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認真書寫對提高計算正確率也是大有幫助的,例如在分數連乘、連除及乘除混合運算中,因為書寫不規范導致的錯誤就很多. 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書寫規范、卷面工整、草稿清晰幾方面. 有些學生書寫數時常常6,0不分,5,8不分,這不僅會讓判卷老師判斷錯誤,也會讓學生本人分不清. 草稿的書寫也很重要,要培養學生把草稿寫清楚整齊,不僅有利于得到正確的得數,也便于檢查.
2. 審題我認為是計算正確的首要條件,審題要審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還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簡便就簡便,做題前要做到心中有數.
3. 積極驗算的習慣. 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 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 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于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于被減數,等等. 作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 當然,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4. 總結反思的習慣. 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本,平時作業中的一些錯例,摘錄在自己的錯題本上,并寫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經常這樣做可以吸取平時的教訓,在以后的學習中避免或減少錯誤的產生.
總之,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非一朝一夕之功. 作為教師,首先自身要對計算法則、定律等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 同時訓練應持之以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難見成效的. 在計算教學中,做到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 那么,我們可以相信,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會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