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婕
近年來,在創新教育的啟動下,課堂教學在克服“滿堂灌”“抱著走”等傳統教學習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行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是對照“以自主促創新”“以自主促發展”和“自由發展”的要求看,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課堂結構的環節過多,學生的學新活動在“小步”中向前推進,自主精神無法充分發揮
例如“長方形的認識”的教學,教師讓學生運用直尺和量角器等學具探索長方形的特征時,把“長方形的邊怎么樣”“長方形的角怎么樣”分開來研究,每一項研究都包括“自探”“互議”和“匯報交流”三個步驟。這樣,一項“長方形的特征”的探索就分成了六個環節。學生雖是自學,但卻根本無法真正自主學習。
2. 自學探索的問題全是教師提出的,沒有真正反映學生內心需求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問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導航器”,應該反映學生學習的欲求,而且最好是由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疑云,并由學生提出問題。但是現在很多課堂要研究的問題全是由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不是學生當時學習心理上強烈要解決的問題,這就迫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探索的狀態,因而挫傷了學習上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壓抑了學生充分自由發展的上進心與愉悅性。
3.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內部聯系,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逐步逼近教學目標,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計劃
這種“滿堂插問”式的教學雖有利于教學設計的“圓滿”兌現,看上去,學生也是在自學、思考和應答,而且“活動”積極、氣氛熱烈,但是學生的學習卻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其智慧的潛能,特別是創新精神,根本得不到挖掘與發揮。
4. 在學生自學與討論中,教師頻繁地插話、點評,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為了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把自主學習真正落實在課堂,我們采取如下對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
主要是明確活動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要載體,是培育主體精神和自主能力的“營養寶”。所以,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中心,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程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并且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積極、向上、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富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下充分自由、自主地進行學習。
二、建立自主學習的模式
我們認為,小學教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模式主要應包括以探究為中心的六步有序推進的過程:
(1)舊識鋪墊,準備探索。主要是復習與探索活動有關的舊知識,為探索做好知識準備。
(2)創設情境,啟發探索。主要是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質疑提問,為探索做好心理準備。
(3)自學互動,進行探索。主要是由學生采用自認為適宜的方式與策略自學自探,并在此基礎上自由合作、互探,以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
(4)引出結論,驗證探索。主要是由口頭語和數字語言得出探索結論,必要時,進一步討論、爭辯和驗證。
(5)質疑問題,深化探索。主要是引導學生看書消化和質疑,把探索活動引向縱深。
(6)反饋練習,評結探索。主要是在練習反饋的基礎上通過評價與小結,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快,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并把探索過程中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的水平,用以指導今后的學習。
當然上述模式只是一般性的,在應用時必須從實踐出發,靈活制宜。我們要重模式,但不重模式化,也不能“重預設、輕生成”。
三、開放自主學習的時空
自主學習模式的建立,為自主學習的時空條件提供了一定的保證。但是,僅此還不夠,還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調控行為。試想,按照上述模式進行學習,如果教師組織學生自探時,把統一的認識策略和操作方法指點得很具體,如果在學生自探、互探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在知識的生長處、思維的轉折處點撥,而是頻頻發問、頻頻點評,學生的思維被束縛或是思路被打斷,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還能夠真正獲得自主自由的時空嗎?
在教師的調控行為中,學習評價是一種重要的活動方式。“自主、合作和探索”式學習中的學習評價,一般要堅持“延遲評價”的原則。因為新穎、獨創性的見解一般出現在思維活動的后半部,過早的教學評價極易撲滅學生智慧的火花,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尊重自主學習的差異
學生的學業基礎、學習能力和通過學習可能達到的學習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是客觀事物存在與發展的一種規律。對于這些差異,教師首先要承認它,把它看成一種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其次尊重它,尊重它就是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客觀規律;第三利用它,把它作為一種“資源”,用以促進學生有差異的發展。如果不是這樣,而是企圖用一把統一的尺子去衡量要求學生,評價和指導學生,那勢必要走上壓制、干擾破壞學生自主學習的道路。因此,“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特別是后進生。
五、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
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自學看書的方法,探索發現的方法,科學思維的方法,合作互動的方法,信息收集、加工的方法,以及反饋調控的方法等。例如“讀、劃、形、注”遞進的讀書法,“做、說、想、議”相結合的操作法,“數、式、形、文”相聯系的數學研究法,“反思、監控、調節”相協調的反饋方法,“一步一回頭、結尾總反思”的自省方法,聯想、想象、直覺、靈感等開發右腦法,以及反映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等。學生只要了解和掌握了這些系統的方法,學習起來就會如虎添翼。
我相信,只要在指導“自主學習”理論方面多加學習,在實踐方面注重研究,我們的教學將會有一個新的境界。
(江蘇省溧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