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冬
江澤民同志曾經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那么,教育是否也應順應時代的要求,成為全面創新的教育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創新教育應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語文學科當然也不例外。只有創新,才能為語文教學注入活水,使之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教學觀念的創新
我國傳統的教學,基本以傳授知識為主。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只注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語文教學的創新,就是要改變這種觀念,在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時,更加注重語文的人文性。語文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以豐富的人文內涵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而不是僅僅傳授給學生一點知識。傳統的教學,只注重教師的教,不注重學生的學,教師只把結論教給學生,卻不管學生對這結論如何接受。如今,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與學的交往,意味著師生共同參與,平等對話,教學相長,共同發展。教學不僅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讓學生會學,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只有會學,才能不斷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那種教師代勞一切的做法,只會時時處處束縛學生的思維,還談何創新呢?
二、教學內容的創新
語文課的教學內容,絕不僅僅是一本教材,還應看到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要明白,學語文,也在學其他學科,學其他學科,也在學語文。還要明白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生活有多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廣闊。所以,作為教師,要有大語文的教學觀,要引領學生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不斷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讓課內長骨,課外長肉,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宏圖。
三、教學方法的創新
新課程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教師的教法自然也應以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原則,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致力于啟發學生的主動精神,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教師要改變講得太多太細的傾向,摒棄題海戰術,堅持精講精練,并保證學生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
(3)教師應以啟發式為主要教學方法,要授之以漁,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手段的創新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單調的課堂一下子生動有趣了。學生們走進多媒體教室,領略到了課件教學的魅力。它以美麗的畫面、神秘的背景、絢麗的色彩、動聽的音樂、奇妙的圖形、清晰的結構示意圖、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等,深深吸引住了學生,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手段的創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寧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