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峰 畢玉青
摘要: 在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進入“大眾化”的今天,“天子驕子”越來越多,高考不同分數段的學生進入同樣的大學的幾率增大。高考不同分數段的學生進入大學后的表現有什么不同?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如何開展工作?本文以此為綱進行研究分析,為學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 高考不同分數段學生學生表現教育方法
近年來,我國高校招生規模連年擴大,全國普通高校招生數量由1998年的108萬激增至2011年的675萬,增長了6倍多。我國高等教育真正意義上發生了量與質的變化,從“精英化”邁入了“大眾化”階段。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進入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高考分數差距也越來越大。那么,高考不同分數段學生進入大學后,表現會有所不同嗎?面對學生的不同表現,教育者應如何開展工作?
一、高考不同分數段學生在大學中的表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高考的意義,以及高考分數的不足。但在當前,在沒有找到比高考更好的方式來評價學生時,高考分數仍然是決定學生未來去向的重要砝碼。學生們寒窗苦讀正是為了通過高考這個杠桿來實現自己和家人的夢想。我們在高校采訪了三十多個學生及幾位學生輔導員。高考不同分數段學生進入大學的不同表現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考分數較高的學生,靠其扎實的高中基礎,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指出,高考分數越高,畢業后平均月薪就越高……可以看出,這些學生大多有較強的自控力與學習能力,能較好地接受理解知識并加以掌握運用。但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會因為高的分數與當前的大學環境有差距而產生失落感。如果能得到調整,則能迅速改變心態,將大學當做新的開始;如果不能調整過來,處于消極悲觀狀態,那他的大學四年幾乎要虛度。高考分數較低的學生有“擦邊球”的幸運感,因而狀態較好,無論是在學業還是在人際關系處理上都能以積極心態面對。
管理學中有“二八法則”,也叫巴萊多定律,是指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在大學校園里,高考分數較高與較低的學生各占了一部分,大多數是處在中間位置。他們進入大學后,在分水嶺處重新進行組合。其中一部分不滿足于現狀,發憤學習,考取研究生或進入企事業單位。另一部分則在解除了高考壓力后,完全放松下來,無所事事、空度時光。還有一部分,就是中等分數段中的80%,叫做規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二、對高考不同分數段學生的教育方法探析
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致力于培養具有自覺主體意識的、高素質的“適應型的”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1.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高考分數
如上所述,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在同一所大學會有不同的表現。但學生在大學里的表現與高考分數段并不一定成正比關系。大學除了講求學生分數外,更是講素質能力的地方。在大學四年里,比的是能力素質,拼的是為人處世的水平。學習成績更多是評價學生的智育高低,綜合學生德育、體育、智力,三者綜合才是一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分數。現在不乏高分低能的現象,學生的高考成績成了進入不同層次學校的敲門磚,解難題的能力并不能服務于大學課程的學習。因此,進入大學,單靠吃高中的老本是不行的,高考成績只說明過去,進入大學校門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2.根據學校實際開展分級教學
分級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孔子提出育人應“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高校可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及興趣,進行分級教學,使學生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學習信心,使個性潛能得到盡可能的釋放。當然,分層教學有其局限性,如受外部環境影響,許多家長及學生反對分級教學,特別是被分到差班的學生,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再者,對于高校,開展分級教學需要進入動態管理,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這將大大增加高校管理的成本與精力消耗。同時,分級教學對師資隊伍要求較高,需要老師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教育。
針對此情況,高校教育工作者可根據學生情況與學校實際,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3.完善學生評價體系
高校應建立與當前學生發展相適應的學生評價體系,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學生、評價學生。良好公正的學生評價體系,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激發其發揮潛能。
4.做好學生心理輔導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心理上的關注與輔導,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共同致力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如對因高考失利沒有正常發揮的學生,要及時了解情況,引導其健康積極地面對現實,并樹立重新開始的勇氣;對進入大學后存在較大心理落差的學生,則需轉移其注意點,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調整其狀態;對完成高考任務進入大學即可,只求混完大學拿個文憑的學生,則根據其個性特點,引導其發揮興趣,進而學有所成。總之,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不同的心理輔導工作。
大學階段不僅是學生獲得專業知識技能,習得理論知識的階段,而且是提高個人思想覺悟、綜合能力水平等階段。大學時光是學生觀察和思考生活,探索和塑造人格的大好時光。如果說高中階段要打好基礎的話,那么大學階段則是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成才的重要階段。評價學生的標準,不是看單一的分數,更不是看短暫的階段性表現,高考分數并不等同于人才素質。評價學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可以改變一個人整個人生的奇妙過程,因此,在了解了高考不同分數段學生進入大學后的表現后,我們應理智地看待高考成績。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盡力因材施教,使每個人的優點與潛能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從而實現學生的個人價值。
參考文獻:
[1]曹驥.獨立學院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討.中國成人教育,2007.4.
[2]謝中才,鄭惠娟.大學生高考成績與大學階段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9,6,VOL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