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鴻雁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幼兒學習文化、掌握知識的奠基工程,是為使幼兒將來都能正確使用語言文字而進行的關鍵工作。識字教學的對象是學齡前兒童。他們大都6—7歲,心理學研究證明,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于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具體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即使那些“神童”,也同樣是通過與他們的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內容和方法而獲得知識,產生興趣的。
一、從熟悉字入手識字
學齡前兒識字不同于小學,幼兒期思維方式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興趣性。針對這些年齡特點,教幼兒認識就從認識本班幼兒名字、老師姓名入手。因為幼兒彼此熟悉、親密無間,所以每次教認同伴名字,幼兒的興趣都十分濃厚,而且很開心,很認真地學。為了鞏固幼兒對同伴名字的認識,將每個小朋友的名字都寫在一張小小的卡片上,并將這些卡放在“語言角”,幼兒在自由活動時可以幾個人聚在一起邊念邊拼;并且每天在晨活動點名時,教師也不念幼兒的名字,而是拿幼兒名字卡片,叫到誰的名字誰就起立喊到。這種方法使枯燥的點名變得有趣起來,而且能對所學的字進行復習鞏固。
二、讓生活成為幼兒識字的舞臺
語文資源無處不在,充分利用生活環境識字,是有效的識字途徑。幼兒的識字環境包括家庭的環境、學校的環境、社會的環境,三者要緊密聯系起來。
1.在家庭生活環境中識字
幼兒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家庭中渡過的。家庭社會環境對幼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需要引導幼兒利用家庭生活環境識字。在家庭生活中識字是極其方便的。例如:幼兒喜歡看電視,對電視中常出現的字幕,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認識,經常問一問、考一考;對幼兒喜歡的畫報、卡片、圖書進行有意識的認讀;對家用電器上標簽讓孩子認讀。總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機教幼兒識字。同時在班級開展生活中的識字比賽,利用食品包裝袋、廣告牌、街標、路標、電視等配合家庭識字工作。
2.在學校生活中識字
(1)從貼近幼兒生活活動入手識字
幼兒升入大班后,已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常規,每人的毛巾是有固定位置的,就可以在每人的毛巾位置上標一個常用的漢字,讓每一個幼兒都記住自己毛巾位置上的漢字,久而久之,幼兒不僅記住了自己毛巾位置上的漢字,而且記住了不少小伙伴毛巾位置上的漢字。
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為班級服務、為同伴服務的愿望逐漸增強,針對這一心理,可以設計一些標志卡,如“班長”、“組長”、“值日生”等。幼兒帶上這些標志后都感到很自豪,每天都爭先恐后地擔當此任,誰被選出擔任某種職務,誰就必須自己找標志卡,這也是鞏固復習的有效方法。為了面對全體,采取輪換的形式,使每個幼兒都得到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既提高了能力,又復習鞏固了對漢字的認識。
(2)將識字教學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環節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創設良好識字環境,讓幼兒天天接觸漢字。良好的環境能激起兒童積極的情緒體驗,而情緒是智慧的高級組織者,它能夠指導認知進程和影響推理。因此,良好的環境對于智力活動能起到積極的配合和調節作用。如幼兒分組入廁、排隊、洗手等環節,便將各個小組名稱用漢字表示,如,小狗隊、小雞隊等。因為幼兒感興趣,所以認得特別快,每次老師拿著寫有組名的卡片一舉,幼兒就會集中精力辨認,個個興致勃勃。
3.在社會生活中環境中識字
社會環境有廣泛的識字空間,要充分利用幼兒所接觸的事物識字。例如:在帶幼兒上學、逛街或出游時,在經過的廣告牌、門匾、字符、商場、站臺等,有意地教幼兒識字,可以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同時增強幼兒記憶力。
在生活中學過的字反復出現,讓幼兒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和這些字打照面,久而久之,在語言環境中,通過語言實踐,幼兒提高了理解能力,所學的字也深深地印在腦子里,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時豐富了語言,提高了認字水平,并且培養了愛讀書的習慣,在閱讀中體會到樂趣,會更加主動地識字,也會在無意中認識更多的字。
三、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激發識字的興趣
學齡前兒童都喜歡游戲,引導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于樂,讓兒童真正喜歡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布魯姆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如游戲“摘果子”,就是把所認的字寫在果子的正面,幼兒任意摘果子讀內容。讀對了帶著大家讀一篇,并把摘下的果子作為獎品送給他;讀錯了,從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個貼到大樹上;或者把所認的字寫在果子的正面。老師任讀一個內容,點名請幼兒摘,摘對了,帶著大家讀一篇并把摘下的果子作為獎品送給他,摘錯了,從自己的果子里拿回一個貼到大樹上,還可以把所認的字寫在果子的反面。老師點名,幼兒上臺任意摘,摘下后讀背面的內容,讀對了,帶著大家讀一篇,并把摘下的果子作為獎品送給他;讀錯了,從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個貼到大樹上,這將使幼兒在游戲中既鞏固復習所認漢字,又激發學習漢字的欲望。
四、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發現有的幼兒已經認識了一些字,多的達100個左右,有的幼兒卻是一張白紙,而且幼兒先天智力發育也不同。因此應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有的幼兒有基礎,表現欲望強,就讓他當小老師,教大家識字,對于當小老師,孩子們都興趣盎然;有的孩子喜歡找小伙伴一起識字,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能力;有的喜歡讀兒歌、故事,就在語言環境中鞏固。只要孩子能夠盡快地記住漢字,則方法不求統一。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不會覺得厭煩,而是一種樂趣,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
教幼兒識字要掌握一個度,因為大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剛剛開始發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因此,每次只教一個幼兒的名字或一個詞組,并讓幼兒自己組詞、造句,理解含義,如“值日生”一詞的含義,即“今天值日的小朋友”,懂得擔當這個職務要為班級服務,為同伴服務,對于一些暫時難認、難理解的字詞不必硬灌給幼兒,以后他們有了相當的知識基礎就不難掌握了,還有利于減輕負擔,也有利于智力發展。
皮亞杰說:“過早地教給學生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夠發現的東西,會使他不能有所創造,結果也不能對這些東西有真正的理解。”實踐證明,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加深幼兒的記憶,才能很快掌握,并會恰當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