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國吳秀媚
一、案例背景
思想品德課程以學生成長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為目標。而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得到切合自己身心發展需要的教育?成了我備課的主題。
二、案例描述
1. 引子
“終于決定了。”我長長地舒了口氣。(校社政知識競賽人選中堅成和鄭豪這兩位學生讓我犯難了,堅成:好勝,各科成績都比較拔尖,對社政課卻不太重視;鄭豪:其他成績一般,對社政卻“情有獨鐘”,我沒理由不給他機會)此時七(4)班一位同學直闖辦公室 :“吳老師,有同學打起來了。”班主任回來后也跟我們說:“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真差,同學說他一句落選就讓他大打出手……”聽到這話我心里一怔:我不是也要宣布參加競賽的名單嗎?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呢?……突然眼前一亮,我何不在下節課上《人生難免有挫折》時,先給他們打一下預防針呢?
2. 情境研討
伴隨著鈴聲,我走進七(2)班教室,看著一張張年輕的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一邊展示情境(小李與小張打起來了,原因是小張跟同學說小李平時挺牛的,這次知識競賽也落選了……氣得小李給了他一拳,然后對打起來),一邊用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們開始講述老師的困惑:你們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如果是你又會怎么做?大家一下子議論開了,一位男生脫口而出:“小李沒選上本來就心情不好了,小張還說他,自己討打,活該!”馬上有很多同學附和,站在了小李一邊。(此時我的心里感覺沉甸甸的)一女生開始反駁:“小李落選說明他還不夠好,就算心情不好也不應該打人,這樣發展下去可能會走上歧途。如果是我,我會覺得這是好事,可以好好地檢討自己,爭取做得更好。”(掌聲響起,我也示以贊許的眼光)在她的帶動下,她同桌也毫不示弱:“誰沒有失敗過,小張就不應該說小李。如果是我,我覺得自己努力了就好,不去理會別人怎么說。” 頓時班級里其他同學也紛紛起來爭論……我適時地進行總結:“剛才大家分析得都很好,人生難免有挫折,不同的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挫折,在挫折中奮起。
3. 心靈咨詢
小李現在很苦悶,來到了我們的心理咨詢室,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以心理醫生的身份來共同幫助他走出心理的陰影(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交流,小組長匯總,興趣濃,熱情高)
……
班長陳琳先發言:小李,在人生道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你的落選雖然會對你有一定的打擊,但如果在挫折面前畏縮、傷心,甚至打架,那么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你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更加努力,多與朋友談心,使自己的心情舒暢,你一定會更加出色。
學習委員堅成也不示弱:“小李,你落選并不代表你不行,或許你還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這不是更好嗎?我們相信你!”
搗蛋王吳鵬也搶著說:“小李,你這點小事就想不開,那我怎么辦,學習成績這么差還經常被我媽媽罵,這些競賽想都沒想過我……”(不等他說完,教室里頓時一片笑聲)一位同學毫不客氣地指出:“吳鵬,你又說錯了,現在我們是以心理醫生的身份來幫助他。”此時,吳鵬摸摸自己的頭說:“哎,又受打擊了。”同學們笑得更厲害了。我及時地表揚了吳鵬:“是啊,挫折隨時都會出現,吳鵬同學能做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挫折,這很值得我們學習。”再看吳鵬,始終一副“榮辱不驚”的樣子,這樣的表現不正是許多“優秀生”所缺乏的嗎?
……
各小組都認為小李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挫折,此時我感到很欣慰
4. 聊天室
人生的道路不是筆直和平坦的,不管是偉人還是普通人,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點擊鼠標:展示洪戰輝、貝多芬是如何戰勝挫折獲得成功的事例。在與學生共享了他們在挫折面前的做法后,我話鋒一轉:“我知道大家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也經常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那么今天就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我們的聊天室,談談自己曾經歷過的挫折或目前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挫折,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生們情緒激昂,熱烈地討論著……我也參與其中,不時對學生進行指導。
不知不覺就快下課了,我適時總結本課:人生難免有挫折,讓我們鼓起勇氣,挺起胸膛去勇敢地戰勝挫折,快快樂樂地成長,開開心心地生活。最后我宣布參加此次校社政百科知識競賽的名單……宣布完以后,我一直關注著堅成,看著他一臉坦然地笑著,我的心也稍稍放下了。課后我再找他聊,他說:“老師,這沒什么。”我的心終于完全放下了。
三、案例反思
1.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新課程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教育的意圖隱蔽起來”的教育思想,針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落選事件”,我設計了“情景研討”。這種隱含教育意圖的設計方式,會吸引學生“毫不留意”地進入“圈套”,并竭力去探討、去拼爭,最終取得了成功!在最后我宣布競賽名單時,因為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落選的同學也能坦然地對待,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2.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避免枯燥的說教
心理建康教育最忌諱說教,這種教育應該是吸引而不是強迫進行,而學生是喜歡活動的,因而我在教學中本著“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理念努力,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體驗。
3. 教學中應該考慮給差生更多鼓勵,對優生進行挫折教育
吳鵬同學“榮辱不驚”的表現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我們真的應該給差生更多的陽光,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挫折,還能正常地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而“優生”幾乎是在“優待”中成長的,身上存在著害怕困難、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點,教師有責任早一點讓他們具有“免疫”能力,讓他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從容不迫。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阻礙他們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煉的機會。這樣,他們在無數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會變得更加堅強,而且這種品質將使他們終生都會享用。
(樂清市虹橋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