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嬋娟
摘 要:中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子商務異軍突起、蓬勃發展,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像阿里巴巴、淘寶網等已取得相當成功,給人們的生活觀念與方式帶來巨大的改變,使人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其無與倫比的優越性。但同時由于中國的電子商務起步晚,發展過快,以致配套的技術、管理及法規政策方面跟不上。隨之也暴露出許多阻礙其發展的頑癥,誠信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關鍵詞:電子商務誠信問題信用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229-02
1我國電子商務誠信問題的現狀表現
電子商務登陸中國已有五、六年時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擁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在電子商務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誠信問題日漸突出,已成為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比較典型的電子商務非誠信行為主要表現有:
(1)網絡信息不真實,發布虛假廣告。
電子商務交易雙方不能直接見面,消費者對商品的了解只能通過網頁,無法對商品實物做出真實、準確的判斷,電子商務主體發布的信息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受到的制約少,電子商務自身的這種虛擬性和間接性使得一些不良商戶在利益驅使下借機對商品進行虛假宣傳,將商品的功用和性能夸大其詞,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
(2)商家信用度低,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售后服務質量差,承諾的售后服務做不到位,甚至無法兌現或拒不履行。
(3)網絡安全性差,個人隱私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于網絡技術落后及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消費者的注冊信息,購物記錄等個人隱私被泄露或盜用;購物過程中傳輸的信息被截取或竊聽;支付時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據調查,30.9%的網民賬戶或密碼被盜用過。
(4)物流效率低,安全性差。
用戶下單后長時間收不到貨物;貨物在運輸過程中被損壞,商家拒不賠付;貨物在運輸環節被掉包等等使得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
(5)誠信意識淡薄。
商人逐利,為了牟求利潤最大化,電子商務經營者往往以次充好,損害消費者利益。“無商不奸”的觀念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導致一些傳統的社會道德于倫理的喪失。消費者誠信意思淡薄,網上注冊信息不真實,給企業的業務處理工作增加難度;惡意競拍,拍下的商品不付款;收到貨物后拒絕付款或不及時付款;無故隨意退貨。
2 造成我國電子商務誠信問題的主要原因
(1)信用管理體系不健全
我國的市場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脫胎而來的,計劃經濟時期為避免資源配置的自發性,企業及公眾的商業信息被嚴格禁止流通,使相關的信用資源處于一種條塊分割的狀態,信用信息壟斷及各部門間信息的不統一,使得難以實現信息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用資源的浪費,并且違規者可以利用這種信息的封閉,在不同的系統內再次或多次違規。
(2)人們信用意識薄弱
在我國信用評價和監管制度不健全的環境下,個人或企業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說有時根本不存在失信成本,使得人們普遍缺乏信用意識。
(3)缺乏完善的信用評價監管制度
我國的市場經濟起步較晚,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建設都處于初級階段。同時由于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設備配置較落后,信息化水平較低,使得我國目前尚缺乏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針對誠信行為的評價、監管體系。
(4)國家缺乏有效的電子商務法律保障和對誠信行為的獎懲機制
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法律的保障,誠信問題亦不例外。我國正處于法制的發展完善階段,尤其是信用法制建設方面明顯落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利的法律規范和約束。結果使得失信者成本低卻獲得更大的收益,守信者反而成本高收益小、甚至于得不償失。
3 解決電子商務誠信問題的對策措施
誠信問題是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信用狀況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而信用關系的缺失,信用狀況的惡化則會導致交易成本上升,使社會秩序趨于復雜化、混亂化。電子商務交易的虛擬平臺使交易雙方無法直接見面。這種空間上的分離使得虛假身份難以識別,網絡欺詐、欺騙行為很容易滋生。所以在電子商務中,信用問題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信用缺失和惡化現象已相當嚴重,探索和解決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誠信問題,重塑電子商務企業的立業之本已刻不容緩。
針對我國電子商務誠信問題形成原因提出如下解決方法:
(1)培養全社會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只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誠實守信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相信誠信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因此,由政府牽頭引導,在實踐中通過加大對誠信經營、誠信消費觀念的宣傳,提升經營者和消費者的誠信意識,引導經營主體與消費主體在電子商務活動中貫徹誠實守信的行事準側,逐步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將誠實守信提升至社會文化的高度,同時加大和拓寬對誠信信息的披露頻率和范圍,將一切誠信行為曝露于陽關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2)健全電子商務信用管理機制
西方是市場經濟的起源地,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早于我國,同時擁有先進的保密技術和發達的個人資料網絡,因此信用管理機制較為健全。而我國由于歷史原因,一直未形成一套完善、健全的信用管理機制,為了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應通過如下方式逐步建立起這樣一套切實可行的,完善的信用管理機制。
A,嚴格電子商務準入機制,維護電子交易合法身份
B,加強網上客戶檔案管理
C,制止電子商務競爭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D,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信用評價體系
(3)建立第三方征信服務體系
傳統商務中建立直接互相信任關系的做法,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利用第三方資信公司進行資信調查和評級,或利用國際信用證來保證交易雙方的支付和運輸能夠順利進行。電子商務同樣如此,也需要適合其發展的認證方法。建立第三方信用認證,采用統一的認證標準,不僅可以體現權威性,提升公信力,而且可以各電子商務企業實現有效地監督;同時可以實現多個電子商務平臺信息的共享和兼容,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如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信息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聯合發起得信用之星計劃(簡稱“信星計劃”),在遵循相關信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集成各方資源通過互聯網建構一個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的電子商務信用管理與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市場活動、交易行為和融資貸款服務提供基礎的在線信用管理服務,以便有效地凈化與改善電子商務生態環境,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信用度和知名度,有效地降低中小企業因信用缺失所帶來的巨大交易風險,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構建良好市場交易環境。通過第三方信用管理體系有效地解決電子商務活動中對企業的信用評價內容不統一、評價標準不統一、結果表達方式不一致等問題。通過制定統一、規范的評價方法,便于各類評價機構對企業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信用狀況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評價,促進信用體系的建立,規范企業電子商務交易活動。
(4)不斷加強、改進和提升網絡安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必須依靠高科技手段,必須不斷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加密技術、數字簽名、密鑰管理技術、認證技術、防火墻技術以及相關的一些安全協議標準等。這一系列的網絡安全技術守護著商家和客戶的重要機密,維護著商務系統的信譽和財產,同時為服務方和被服務方提供極大的便利。電子商務系統中使用這些安全技術為電子商務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可以使在網絡中傳播的信息避免受到外界干擾、破壞,以確認信息發送方、接收方、提供交易平臺的網站以及通信服務提供商的真實身份。因此,只有采取了必要和恰當的技術手段才能充分提高電子商務系統的可用性和可推廣性。
(5)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加強監管機制
政府主管部門在加大誠信宣傳力度的同時,應采取各種措施,推動和保障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一個完善健全的信用管理體系,如建立以政府為背景跨部門的,包括銀行、工商管理、公安、稅務等部門協同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與監管體系,對電子商務經營企業和個人的經營行為進行誠信評價并予以披露,同時建立全國性的電子商務經營誠信數據庫,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用信息全面整合和共享,以便公眾查詢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誠信信息。
同時政府應出臺電子商務信用獎懲保證機制,對不講誠信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給予行政處罰、經濟制裁直至取消電子商務經營者資格;對恪守誠信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并將獎懲信息公布于眾。有步驟地組建電子商務誠信服務中介機構,消除市場上特別是網絡市場中介機構管理混亂、規范缺乏的現狀,以推進電子商務的誠信建設。
(6)完善電子商務立法,規范電子商務行為
法律的缺陷會驅使人失信,誠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法律的強有力保障。不斷完善電子商務立法,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電子商務經營環境,明確電子商務參與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遏制、杜絕交易商和服務提供商的不法行為,使電子商務活動有法可依。
盡管近年來我國也陸續頒布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電子商務方面專門的法律法規、管理辦法,如《電子簽名法》、《商用密碼管理條例》等。但總體來說,我國的電子商務方面的立法仍不完善,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相關立法,盡快出臺如《信用信息公開法》、《商業秘密法》、《隱私權法》等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約束電子商務行為。
完善電子商務立法,頒布、實施新法律法規的同時,在對現有相關法律如《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票據法》等與電子商務關系比較密切的法律的修訂過程中,充分考慮電子商務的特點,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健全的法律環境和發展空間。
完備的法律制度是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必然要求。在美國、歐洲等電子商務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完備的法律制度來規范電子商務行為,從發達國家的法制經驗來看,電子商務立法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法制工程,任重而道遠。
4 結語
只有在良好的誠信環境下,電子商務才能得到良好發展。相信隨著全社會誠信意識的不斷加強,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必將推動我國電子商務再創新高。
參考文獻
[1] 夏國洪,劉旭儒.中國電子商務與誠信問題淺識[J].第九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2006.9.4-6
[2] 張鳳,張平.電子商務誠信機制建立與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6.
[3] 戚兆川,杜茂寶.論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的建設[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
[4] 石聲波,劉宏.電子商務安全[J].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