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志剛
電視新聞圖像敘事的存在和意義
敘事是對事件一切序列的再現。敘述者借助一定的媒介,根據某個線索或主題,通過對人物、事件、時間、環境以及因果關系的敘述,將事情講述出來,形成一個具有完整結構的故事。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等文藝形式,都是通過敘事手段,將作者心中的虛構事實變成文藝類作品。在這類作品中,作者的敘述可以在文本、表意、象征等多個層次上展開,產生出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結構嚴謹、具有重大審美價值和思想價值的文藝作品。這些作品給人們帶來了震撼心靈、高于世俗的情感和精神享受,也為人類創造了一個絢麗多彩、超越現實的文化和精神世界。
在印刷媒體時代,人們對新聞寫作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由文學敘事發展起來的新聞敘事也就是新聞寫作形成了許多經典的文法和格式,至今仍然被廣播、報刊以及新興的網絡新聞所廣泛采用。到了視聽媒體時代,這一傳統仍然在延續,人們仍然習慣于用文字敘事,但對圖像在電視新聞中的作用、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關系長期爭論不休。在電視新聞的實際工作中,多是敘述上重文稿、表現上重畫面,形成了“文字敘事,畫面證實”的電視新聞模式,人們對文字的重視表現在敘述新聞內容上,對圖像的注意力多集中在畫面內容、畫面表現方法、圖像信號質量上,而對畫面再現和表現新聞事實的方法也就是圖像敘事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為了使電視新聞報道在真實的前提下做到既好看,又易懂,我們應該發揮電視新聞報道在視聽記錄、再現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圖像藝術表現方面的長處,更多地依靠圖像、聲響來記錄和再現新聞事實,將文字敘事與圖像敘事相結合,探索出利用多種媒介進行綜合敘事的電視新聞報道方法。
電視新聞是文、圖、聲綜合敘事的產物。電視新聞有敘事,即使是電視新聞直播,也有敘事的成分在。現場記者的介紹、場景的調度、主持人的串聯、資料的運用等,都是對事件序列的再現,是敘述者參與而進行的敘事。單機拍攝經過編排的新聞更是敘事的結果。
當然,電視新聞有直觀的現場形聲再現,但那也是局部信息的有序再現,而不是全部信息的自然再現。無論技術條件多么先進、畫面多么逼真、現場聲多么豐富、時效多么快,電視新聞都只能敘述和再現新聞事實的主要部分而不能全部再現新聞事實,因為其中必然有時間——事件進程的改變,細節的壓縮、情節的選擇、拍攝位置和角度——空間位置的改變、文字敘述的使用等。一場90分鐘的足球賽,可以用30秒的時間報道出重要的細節和結果;克林頓和萊文斯基的幾個激情瞬間卻可以讓眾多媒體炒作大半年。所以,電視新聞報道也就是電視新聞敘事必須在遵循真實客觀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對圖像敘事、文字敘事、聲音敘事的綜合運用,在敘事的技術層面上和敘事的藝術層面上,使用不同的方法,最大可能地再現新聞事實,合理敘事,準確傳達,正確理解,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
在現代社會里,圖像和圖像敘事已經開始被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圖像媒介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特別是電視新聞,越來越成為人們了解世界、形成自我的主要媒介。電視新聞中的真實故事反映了我們所在的社會中正在發生的一切,電視把一個紛繁復雜、變化劇烈、范圍廣大的世界帶到了人們眼前。
電視圖像作為敘事媒介的特征
電視圖像是客觀世界視覺表象的電子技術記錄,它表現為平面彩色圖像,可以被看懂。從敘事學的觀點看,當圖像作為敘事媒介被使用時,我們所使用的是圖像的視覺特征,因此電視圖像作為敘事媒介的特征也就是電視圖像被看懂、被使用的特征。
電視圖像作為敘事媒介為我們所用時,具有以下特征:
圖像信息的全息性和直觀性。人類通過感覺接觸和認識我們所在的世界,借助這些知識和大腦,我們有了思維。人類的感覺以視覺和聽覺為主,其他還有嗅覺、味覺、觸覺等,憑著這些感覺,我們對世界有了直觀、直接的認識和了解。在我們的感覺中,看和聽提供了我們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在不需要對一個事物進行深入認識了解的情況下,單憑視覺信息我們就知道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什么。因此,作為事物的視覺表象——圖像,雖然是一個看似簡單的事物特征,但實際上它卻包含了許多內容,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事物的圖像特征給我們提供了事物的全息性信息,它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現實世界中所有可以看到或聽到的景象、聲響,所有可以錄制成電視信號的信息,都是現實世界的視聽覺表象。電視圖像給我們提供了觀察景物、記錄過程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具有全息性。同語言文字相比,全息的視覺圖像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直接看到并且迅速地傳遞到人的大腦中。圖像信息的全息性和直觀性是其他任何敘事媒介所無法比擬的。
畫面內容的直觀性所帶來的具象思維的直接性。關于視覺思維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知識:人類的思維可以并且最早是從視覺思維開始的。原始時代的巖畫、兒童的繪畫、現代抽象畫都是視覺思維的直接產物。至今人們仍然習慣于視覺思維并且在大量使用視覺思維。看到電視上的一個戰爭場面,我們的大腦立刻會活動起來,收集一切相關知識進行聯想和判斷。其實我們通過語言進行的思維還要經過一道特殊的工序:將語言轉換成和它相對應的事物,然后進行思考,并把思考的結果轉換成語言進行表述和記錄。與借助語言轉換進行的思維相比,視覺思維具有直接、快速、量大、復雜等特征。視覺發現了實體的具象,圖像記錄和展示了具象,人們通過具象進行思維。圖像的全息性和直接性,使我們進行思維的時候可以不經過轉換,直接進行思維。電視畫面提供給我們的信息是有關事物的視覺和聽覺信息,因此電視畫面給我們帶來了大量可以認識、了解、思考的信息,使我們可以進行具象思維,其信息量和思考內容、思考效果都超越了語言思維。
時間性。無論如何剪裁,在新聞中使用的每個畫面中,時間是正在進行中的、實時的。每個畫面都截取了一段時間,畫面記錄和顯示的時間長度、時間方向與人們所感覺到的時間長度、時間方向相一致,與時間同步是電視畫面的一個重要特征。畫面在記錄和展現了場景、人物、事件的同時,也記錄和展現了時間。關于因果關系的哲學研究認為,只有通過了解時間順序才能理解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時間在決定事物存在和實踐過程的同時,也決定了時間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當畫面攜帶了與實際同步的時間后,也攜帶了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我們可以從畫面中事件的細節、情節之間的先后順序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通過畫面所提供的細節和時間過程,我們可以理解時間內部的復雜性即內在聯系。例如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后,調查飛機事故的主要依據就是飛機升空和降落時的圖像資料。
畫面表象所帶來的視覺美感。畫面在提供事物信息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視覺美感。畢竟,我們看到的是電視畫面而不是客觀世界本身。電視畫面上的視覺影響,是攝像技術對現實生活的信息再現和藝術表現。對于優美的場景,其本身所具有的美的信息感染我們;對于普通的場景,由攝影技術所帶來的藝術效果也具有感染力。由于攝像技術的進步和攝影水平的提高,我們在電視上所看到的畫面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美。
清晰度影響信息傳遞和視覺表現效果。電視畫面的聲音和圖像是同步攝錄的,畫面和聲音的清晰度直接影響信息傳遞的量和效果。越是清晰的畫面和聲音,會帶給我們越真實甚至更多的信息。觀眾在家里看到的電視節目,也越來越清晰。早期的電視由于技術水平低劣,在清晰度、色彩還原、畫幅大小等方面十分有限,傳遞信息的效果差,所以電視被傳播學家麥克盧漢當成“冷媒介”。今天電視技術有了飛速發展,高清晰度、大畫面、真彩色的數字電視越來越普及,電視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新聞、信息,還可以用來傳遞藝術。電視技術的進步催生了新的藝術形式,如MTV、電視散文、電影電視等。科技的進步增強了電視的功能,使電視節目創作人員在使用電視技術時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節目創作既可以在技術的層面上進行,也可以在藝術的層面上進行。
由于圖像具有這些特點,所以它作為敘事媒介使用時,所講述的故事比用文字語言講述的故事更真實,更容易看懂和理解,還可以獲得文字敘事所不具備的視覺快感。當電視新聞充分利用圖像進行敘事時,在事件的信息量、新聞傳播效果、事件的真實性、事件的可理解程度、看新聞的藝術享受等方面,具有用其他敘事媒介、敘事方式進行的新聞報道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作者單位:鄭州電視臺)
編校:趙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