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柱
摘要: 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教師要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緊扣素質教育需求,把握素質教育精髓,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面能力,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上下工夫。實行新課程改革后,初中數學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更具有現實性、挑戰性。它不僅需要學生在觀察、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中參與各種數學活動,還需要突出數學的文化價值,向學生講解、介紹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思辨能力和思想素質。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創設情境創新方法精彩課堂
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催生學習情感、教會學習方法為出發點,以整合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搭建教學平臺為落腳點,創設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喜愛數學、探索數學、感知數學,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去鉆研、去感悟、去體會,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情境中提高認知能力,掌握數學技能,促進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一、增強履職能力,強化學法指導,創設親師信道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現代媒介學習前沿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認真領會課標與教參內容,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拓寬教學空間,增強數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把握教學深度,發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貼近生活知識學習數學,在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如,我在教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內容時,在學生了解、掌握全等圖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識別“邊角邊”全等三角形,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角邊角”的條件或“角角邊”、“角邊角”的條件或“角角邊”來判別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領悟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感受數學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事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
二、把握認知規律,催生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積極的探究精神。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了解、掌握學生的數學基礎、認知能力,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雙邊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把學習過程作為發現、提出、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培養創新意識、創造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挖掘數學的“抽象美”,在推理、運算、討論中挖掘數學的“嚴謹美”,培養數學意識。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信心。如,我在教學勾股定理內容時,針對勾股定理是初中數學重點內容之一,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質,它把三角形有一個直角的“形”的特點,轉化為三邊之間的“數”的關系,教學初,我以與勾股定理有關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導入教學活動,以古今中外發展史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介紹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運用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指導學生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作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面積割、補法探索勾股定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推理能力,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效。
三、引導自主學習,倡導合作交流,搭建師生互動的教學平臺。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設生動活潑、情景交融、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質疑探索的意識,發揮電教媒介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營造形象直觀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探討交流,結成互幫互助對子,共同學習,互相交流,取他人之長補自己所短,發散思維,對數學知識、條件結論、解題方法大膽質疑,共同探究,并合作、探究、交流,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空間,把靜態的學習過程轉化成動態過程,通過環環緊扣的問題,引發學生層層深入學習、探究數學知識,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有些教學內容學生一時難以掌握,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重點、難點問題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對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數學素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效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將口頭不易表述的內容用多媒體“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如,我在教學“二次函數的移動關系”內容時,為突破教學難點,把兩個二次函數圖像通過移動能夠重合,并按順序標出每個頂點的變化,讓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到函數圖像的變化,突出觀察的重點,降低了教學難度,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整合教學資源,拓展思維空間,提高數學學習的質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整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換元法、消元法、面積法、參數法”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要防止學生在學習中,對數學問題理解、數學知識應用產生思維定勢,引導和點撥學生克服思維定勢。針對解題思路不活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模型,并根據模型畫圖,讓學生有直觀的感知,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數學的吸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悅,體會學習的快樂。如,我在教學平面幾何“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一定平行”、“過一點可以作,并且只能作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的內容時,由于圖形比較復雜,學生空間想象力較弱,需要借助模型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定理的證明,對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起到了較大幫助,加深了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如,我在教學“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內容時,讓學生通過兩種變式涵蓋了“兩點式”和“一點平行式”的求一次函數解析式的方法,一方面知道了求一次函數解析式的題型,另一方面掌握了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心智、技能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激情引思中樂學數學,在親師信道中探究數學,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數學,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共同發展、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