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楊增芳
摘 要:文章闡述了計算機倫理學的定義及國內外的發展近況,針對當前社會現狀討論了加強地方高校計算機倫理教育力度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強地方高校計算機倫理教育進行了建議和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倫理學計算機倫理教育地方高校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174-01
在當前地方高校計算機人才培養過程中,多為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而較少的關注在計算機倫理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造成不少學生在職業倫理素養方面存在不少的缺失。部分學生學會計算機技術之后無法正確使用該技術知識,反而導致利用所學知識所引發的犯罪是層出不窮。加強計算機倫理學方面的教育成為當前地方高校計算機教育培養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1 計算機倫理學
計算機倫理學是應用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在開發和使用計算機相關技術和產品、IT系統時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指引[1]。我國計算機倫理學在該領域尚無統一規范標準。而自從1992年10月16日美國計算機學會(ACM)表決通過了《ACM倫理與職業行為規范》[2]之后,在北美、歐洲、大洋洲等國家,其大學信息和計算機技術課程中倫理與職業倫理教育開展得相當普遍,這些國家的計算機倫理研究機構在該領域的教育上正逐漸趨于成熟和完善,他們取得的這些成績正是由于其在計算機倫理課程開設中基本遵循或參照ACM所提出的教學大綱。而我國在該領域則起步較晚,雖然不少重點院校已經開設計算機倫理教育課程,但在地方高校該類課程的教學涉及則比較少。
2 地方高校大學生面臨的計算機倫理困境
2.1 “信息崇拜”的負效應
在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過程中,由于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完善,部分學生容易產生一種“信息崇拜”的負效應。“信息崇拜”實質上是人與軟件關系異化的結果,是技術決定論的一種表現,容易導致信息自由主義,造成對軟件的濫用和誤用,造成軟件污染。[3]在這些學生反映出來的情況就是過于關注于計算機技術所能實現功能,忽略了人的社會意識,無法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帶來的影響,而在這段學習期間內如果缺少正確的引導,容易導致學生在“信息崇拜”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2.2 “黑客思想的異化”
黑客是一個難以準確定位的群體,它有不同的類型:如黑客、駭客、紅客、飛客等,他們分享共同的黑客倫理和黑客哲學。傳統意義上的“黑客”(Hacker)是指那些專門研究計算機系統及網絡漏洞的愛好者,他們喜歡研究各種計算機系統及網絡,從中找出漏洞并幫助管理員進修漏洞的修補。而現如今,黑客一詞被泛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上進行破
壞和犯罪的群體,他們也被稱為“駭客”(Cracker)。由于黑客在互聯網的早期發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黑客甚至成了一些青年的崇拜對象,但是由于缺乏正確的倫理道德導向,一些大學生所追尋的黑客目標背離了社會群體道德,不顧社會現實發展情況,過分偏執的去追尋自由空間、強調個人權利,給現實社會的倫理道德帶來巨大沖擊。
2.3 “網絡黑社會”影響
“網絡黑社會”是一個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詞匯,至今法律界仍未進行專業解釋及定位。
一般特指利用網絡輿論造勢,打擊公司企業或者個人聲譽,以及刪除和屏蔽對企業或個人的網絡信息,從而達到非法目的組織。該類組織往往在網絡發布不實內容,利用網民的仇富和同情弱者心理,來煽動網民情緒,混淆視聽,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在校大學生一方面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往往會不知不覺成為其推波助瀾的幫手,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缺乏相關計算機倫理教育,甚至成為“網絡黑社會”所雇傭的“水軍”為其工作領取報酬。
3 加強地方計算機倫理教育
3.1 改變觀念
我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2006年版)對計算機人才有非常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規格[4]。其中指出了高校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從事專業工作和職業發展的能力同時也該具備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和意識。現在不少地方院校缺少計算機倫理方面的課程教學,而受到自身條件限制及社會就業壓力等多方因素影響,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過多考慮就業壓力,教學計劃設置過程中新增課程多為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專業學生的倫理素質的關注。我們需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計算機倫理教育在專業人才的培養中占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3.2 分布實施加強計算機倫理教育
地方院校由于受多方因素影響,特別是計算機倫理領域研究人員和教師匱乏,加強計算機倫理教育無法做到一步到位,應著眼于現實,分布實施推進計算機倫理教育。
首先,針對教育人員不足的情況,可就計算機倫理道德問題中的某一現象和問題在學校組織的相關知識講座,不僅可以培養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倫理道德修養還能促進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認識計算機倫理問題。并且鼓勵相關教師人員參與計算機倫理方面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培養計算機倫理教育的后備人才力量。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承辦一些計算機倫理教育的學術會議,在校園內部營造起一種良好的計算機倫理的思想氛圍,有利于計算機倫理教育理念的推廣。
其次,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從教材和課程設置入手,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專門設置計算機倫理學的課程,從而引導和教育學生既要學習好專業技術知識,也要培養起自身的計算機倫理道德修養。而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開設計算機倫理學的校級公選課程的方式,或者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材上增加計算機倫理教育的章節,逐步普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倫理教育。
最后,與地方政府合作,舉辦相關的計算機倫理教育的社會推廣活動,將計算機倫理道德觀念擴大到社會各個層面。從而以點成面,促使國家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來規范計算機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
4 結語
筆者堅信,隨著地方高校對計算機倫理教育的重視和普及,最終將促使社會各界認識到計算機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必定會減少計算機所引發的相關社會問題,讓每個公民都盡可能的遵守使用計算機的道德規范。
參考文獻
[1] 湯姆.福雷斯特著.計算機倫理學-計算機學中的警示與倫理困境[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ACM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z].1992.
[3] 張玲.網絡技術與倫理道德[J].科學管理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