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摘要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培養建筑工程應用型技能人才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建筑施工技術的教學現狀分析,探討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學習完本課程后,真正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教學改革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高職教育以職業能力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培養建筑工程應用型技能人才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建筑施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施工方法多,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更新快,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必要進行改革。如何在特定的課時里,把握教學目的,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夠滿足建設崗位的需求,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1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改革的背景
1.1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
高職教育同本科教育不同,主要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畢業生出去后從事的工作崗位是建筑一線的技術人員,要求學生畢業即能頂崗,由于各種原因,高職建筑工程畢業生并沒有達到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而且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實踐工作結合緊密,主要介紹了建筑施工各工種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知識面廣,內容多,加強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是高職建筑工程專業達到“畢業即能頂崗”的目標,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1.2 教材相對落后
建筑施工技術教材介紹的是傳統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介紹的內容很少,甚至沒有,一些淘汰的工藝方法還占大量篇幅,使得教材和實踐嚴重脫節。而且,雖然高職院校采用的都是“高職高專”教材,但大多數教材都是由本科教材改編過來,只是進行了內容的刪減,教材內容只是單純的理論知識體系,沒有實踐案例,不能適應高職教育的重實踐、可應用的特點,學生學習起來也覺得難以理解和掌握。
1.3 教學方法不合理
現在高職的教學模式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在教室學習理論知識,對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說難以想象實際情況,即使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播放施工動畫和視頻,但有些內容還是表述不清,而且缺乏實踐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涉及施工工藝過程,施工機具的具體操作,施工質量檢驗等實際操作的內容,學生感受不是很真實,印象也不深刻,學習的興趣也不高。而且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缺少具體的工程項目做導體,教師與學生互動少,課堂教學氛圍不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導致畢業后的學生覺得在學校學三年不如出去學一個月。
1.4 實踐教學不能落實
建筑施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到的實踐環節很多,所以需要大量的校內外實踐基地,但是由于投資大,很多校內實踐基地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教學實驗。雖然很多高職院校一致在努力尋求以校企合作來解決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但是施工現場的安全要求,和學生薄弱的安全意識,致使很多合作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學生現場觀摩學習“能看”不能“常看”;施工現場操作學生“可干”不能“真干”。學生進駐工地現場的時間短,一般都是已經完工了的施工段,涉及到具體的施工操作,考慮到質量、安全和工期的限制,任何一個施工企業都不想給自己的“安全生產”背上包袱,都不會讓學生去動手操作。所以很多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只是空頭文件,并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使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也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2 課程改革探討
2.1 以培養職業能力為重點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建筑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出去后能從事項目開發、規劃報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監理等全過程的專業技術工作。根據社會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突出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在建筑施工技術教學過程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運用項目教學法,使教學做融為一體,把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從一個實際的建設項目出發,由老師引導學生去完成每個階段的項目內容,以項目任務不斷推進課程教學的開展,從而達到教學內容和實際使用結合起來。
2.2 以項目內容精選教學內容
建筑施工技術教材介紹的內容比較多,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有些已經不滿足現在施工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項目內容來精選教學內容。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取適宜的建設項目,用圖紙、圖集主導全過程進行教學,使學生回歸到建筑施工的本質:按圖施工。根據項目來劃分教學各個階段:技術準備階段(施工圖識讀)、基礎工程施工階段、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建筑裝飾裝修階段、建筑屋面及防水階段。根據每個階段的項目任務來進行教學,如何確定每個項目階段的施工方案,帶著相應的項目問題來展開教學,使學生掌握的教學內容是實際工作中必須、夠用的知識。
2.3 根據項目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基地的觀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課堂教學改變原有的教師的灌輸式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方法為主,穿插其他的教學方法如特殊的案例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根據項目的各個階段的任務,來思考解決項目中的各項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去完成每個階段的項目內容,集體討論研究各個實施方案是否科學合理,帶著問題到施工現場進行現場觀摩,掌握施工實際具體做法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來強化項目教學效果。通過兩種教學方法的穿插,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也變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合理選取校內外實訓教學內容
建筑施工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各主要工種的施工工藝,學生必須到施工現場進行觀摩,這樣就必須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基地有校內的實訓基地和校外的實訓基地。在項目教學中,我們根據實際的項目內容來選取校內外實訓基地的教學內容。有些教學模塊選用校內實訓基地讓學生動手操作,有些教學模塊選用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現場參觀。校內實訓基地我們選取測量放線、鋼筋籠的制作、模板、腳手架、磚墻的砌筑等可以多次周轉使用的材料或好操作的工藝過程,讓學生動手操作,操作完后來進行拆除、歸納和整理。而那些在校內不好操作或者成本較高的施工過程,而且對工程進度、安全影響小的進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現場觀摩或者采用視頻觀看的方式,比如土方的開挖、混凝土的澆筑等施工過程。這樣合理的選取實訓教學模塊,減少了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的投入,有利于項目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使學生真正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質量安全等責任意識。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研究解決建筑施工各主要工種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和原理的一門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建筑工程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根據社會實際需要來不斷進行課程的教學改革,使我們的教學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使我們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勝任建筑工程技術各崗位工作,真正達到高職教育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俊卿.“案例教學法”在《建筑施工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職業與教育,2007.9.
[2]田江永.《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