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占仁



大約從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開始,國民財富的增長與國家競爭力的源泉便成為一代代政策制定者和社會科學學者研究的課題,很多研究者和實踐者從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探索。200多年來,這一課題的魅力有增無減。
今天,以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正在把我們帶入一個高度數字化、高度互聯的C時代(the Connected Era)。這一澎湃洶涌的技術浪潮不僅變革了信息技術行業本身,同時也正在引發其他產業價值鏈的重構,整個商業乃至社會的邏輯和規則正在被重新改寫。這樣的時代背景自然為重新思考國民財富的增長與國家競爭力的源泉這一經典課題提供了嶄新的契機,在這輪新思考的過程中,“技術”和“創新”成為熱度最高的兩個關鍵詞,兩個密切相關的問題得到熱烈討論:如何利用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去生成重要的競爭優勢?如何在新的全球技術環境和商業環境中煥發組織的創新活力,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蘇米特拉·杜塔(Soumitra Dutta)教授是這個課題上的權威專家。長期以來,他把自己的研究領域聚焦在如何利用IT和互聯網技術推動(企業和經濟體的)增長和創新上。杜塔教授是兩份著名研究報告“全球信息技術報告”和“全球創新指數”的聯合主編,他于2012年7月從英士(INSEAD)國際商學院轉任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院院長。本期的“高端訪談”,我們邀請杜塔教授分享自己在財富增長與競爭力的源泉這一經典課題上的新觀點。
技術商業新趨勢
記者:請介紹一下在過去11年里,“全球信息技術”報告在評估經濟體IT競爭力方面的衡量方法是如何演化的?背后體現了什么樣的趨勢?
蘇米特拉·杜塔:關于評估經濟體技術競爭力的方法論,有兩大趨勢:一是隨著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應用已經變得無處不在,而且開始對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多重的影響,我們開始研究通過各種途徑來識別和判斷ICT的全部影響力。二是承認ICT與其他相關產業(例如媒體和娛樂)的融合,因此許多國家,例如新加坡,已經開始把這些相關產業納入同一個部門的管轄范圍之下。這些趨勢都改變了我們評估經濟體IT競爭力的方式。
記者:在當前的技術環境下,在評估企業的IT競爭力方面,比較科學的方法是怎樣的?
蘇米特拉·杜塔:我們必須對ICT對于人們生活(既包括職業的,也包括個人的)的影響做出全面的評估。我們必須認識到,ICT的影響超出了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領域。例如,在考量ICT對組織的影響時,過去我們只考察增加使用ICT和自動化帶來的效率提升指標,今天單單考察這些指標已經不夠了,我們還必須去從更多的維度上考察,例如協作型軟件在創造公司強有力的文化方面的影響。同樣的邏輯,適用于考察ICT對國家層面帶來的影響。
新商業范式
記者:“高度互聯的世界”這一大趨勢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沖擊和變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蘇米特拉·杜塔:即使與幾年前相比,世界的互聯水平也已經大大提高了,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思想之間相互隔離的程度已經明顯降低。這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了一些有趣的影響,例如,改變了企業創新的速率和方向。高度互聯使得創新的想法從新興經濟體到發達經濟體的流動,也就是所謂“反向創新”成為可能。另外,得益于高度互聯,世界各地之間的信息和通信更為順暢,企業因此可以在員工隊伍當中培育內部社群,同時加強與客戶和合作伙伴的關系。例如,一位大型科技企業的CEO就依靠全球在線頭腦風暴和協作來推動他所領導的變革項目,由于在這個過程中更廣泛地動員全球各地員工的參與,使得變革過程大大加快了。
記者:一些觀察者,例如加里·哈默和安德魯·麥卡菲把Web 2.0技術和互聯網分享、協作的精神作為管理創新和組織變革的重大契機。您在這個問題上也像他們那么樂觀嗎?如果Web 2.0真的可以帶來重大的組織變革,變革到來的速度會有多快?
蘇米特拉·杜塔:是的,我同意加里·哈默和安德魯·麥卡菲以及其他一些類似的觀察者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信息技術幫助每個個人釋放創意,促成了創新的民主化,也推動了組織管理上的民主化。今天CEO以及所有高層領導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去激發和利用企業里每個人的創造力。這些變革已經在發生,一些領軍企業已經在擁抱這些變革,讓自己變得更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記者:云計算技術的發展正在改寫企業IT部門和CIO的職能,您認為CIO需要發展哪些方面的能力、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來迎接這一挑戰?
蘇米特拉·杜塔:云計算并非只是一種不同的計算模型,它是一種新的商業范式。它使得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可以更容易地實驗,更快速地創新,從而讓自己變得更靈活和敏捷。
CIO們必須與自己的同事有效協作,讓這一切成為現實。他們必須升級自己的領導力模型,從技術領導轉變到業務領導。而作為業務領導,他們必須開始把技術作為通過企業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的戰略因子,通過云計算推動技術項目的快速、有效部署,而不必承擔建設一個完整的新架構的成本。通過云計算,CIO可以讓業務運轉得更快,有效提升企業在全球范圍的競爭力。
企業創新的迷思
記者:7月4日發布的“2012全球創新指數”,把報告主題定義為“加強全球增長的創新聯系”,能否為我們解釋一下這代表了創新領域什么樣的演變趨勢?
蘇米特拉·杜塔:2012全球創新指數是兩個分類指數的平均值:創新投入分類指數評估了各國的創新活動,包括五大支柱:(1)機構、(2)人力資本與研究、(3)基礎設施、(4)市場成熟度,以及(5)商業成熟度;創新產出分類指數則反映了實際創新結果,分為兩大支柱:(6)知識與技術產出,以及(7)創新產出。
2012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瑞士、瑞典與新加坡位居前三,隨后是芬蘭、英國、荷蘭、丹麥、香港(中國)、愛爾蘭以及美國。美國在教育、人力資源、創新產出等方面有所不足,導致其創新排名下滑。
創新效率指數創新產出分類指數和創新投入分類指數的比值,中國與印度在這一單項排名中位居前兩位,說明這兩個國家未來有極大的潛力在總體指數榜單上大幅攀升。
“全球創新指數”2007年開始發布,今年是第五次。我們一直試圖改進創新的評估方式。例如,今年對基礎設施支柱進行了調整,將生態可持續性列為新的分類支柱。另外,全球創新指數還將網上創意納入排名,包括總體以及各國領先域名的數據,并利用了維基百科和YouTube的數據。
記者:請您解讀一下這個報告給企業帶來的啟發。
蘇米特拉·杜塔:企業在思考和制定創新策略時必須拋棄過去那種局限在某一區域市場的思考方式,而必須具有全球視野。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會影響到你如何設計自己的創新中心,以及如何把這些中心連接起來。你需要創造一種適當的文化,支持來自全球各地的創意的整合。
對于跨國公司來說,思考全球創新策略的時候,要留意東亞,特別是中國的崛起。今天,許多東亞經濟體的創新競爭力已經與歐洲國家旗鼓相當??紤]到歐洲國家仍舊被全球金融危機掣肘,而且缺乏對于領導力和創新的承諾,東亞的崛起對于它們可謂構成了很大的挑戰。
跨國公司們還要認識到,今后許多關鍵的創新會來自于那些新興市場的人口大國,這里有大量的人們在一生中首次成為消費者,他們對于教育、醫療等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能夠接受的價位各不相同。跨國公司們必須通過創新的方式來做到可持續地、成規模地滿足這些新興消費者的需求。
同時,在新興市場上,跨國公司還要面對本土公司的挑戰,后者可能對當地的消費者需求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這些本土公司很快會成長起來,到國際市場上與老牌跨國公司展開競爭。為了增加勝算,跨國公司們必須快速整合全球知識和當地消費者的需求,通過這種整合型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
在今天的全球市場上,創新可以來自任何一個地方,創新可以以多種不同的方式發生,創新可以沿著不同的方向傳播和擴散。企業需要面對這些新特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準備。
新的學習模型
記者:恭喜您即將到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院擔任院長。結合您在INSEAD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在您看來,“高度連接的世界”對于管理教育和商學院意味著什么?您會在約翰遜管理學院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回應高度連接以及社交網絡這樣的趨勢?
蘇米特拉·杜塔:商學院和教育機構應該與企業界一樣,必須對高度互聯大趨勢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做出回應。新技術的確給商學院的創新帶來了很多機會,我也的確希望能夠在康奈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院院長的新職位上利用這些新技術,推出一些創新的舉措。例如,利用高度互聯,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校友、企業等外部利益相關方整合到MBA以及其他學生的學習模型當中。如果措施得當,此舉將會極大地豐富學生們的教育經驗,并且加速他們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