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日前,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院士表示:“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們是全世界監管力度最強的國家……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他認為,食品安全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政府監管出來的。此言一出,爭論四起:到底誰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從政府重視的程度、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各項專項整治、每年對食品的常規檢測力度、樣本數量、基層食品安全信息員的人數等指標來看,中國的監管力度的確是世界最強的。同時,我國的部分食品安全標準,……比發達國家要嚴格得多。現在公安部門也專門設立打擊假劣食品的隊伍,這在其他國家是“少有的”。
——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
在供港食物方面,國家質檢總局、廣東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現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達到了99.999%,這在全世界都是很難得的。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
數據背后不僅暴露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面臨“一國兩制、內外有別”的尷尬局面,也能讓我們從中感受到,食品安全的問題并非不能解決。
——媒體評論員程思明
政府是標準的制定者,以及市場的監管者和裁判。也就是說,政府履行的職責更多,權力也更大,那么根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標準,政府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時評作者江德斌
政府就應該負全部責任,企業的生死權在政府手里,老百姓能把企業怎么著?
——網友
企業能自己監督自己嗎?如果能,那就不會有食品安全問題!一切企業行為是監督體制的產物,不對出問題企業所在地的監督官員嚴懲,他就不作為!
——網友
我們不需要如陳院士所說的最強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我們要的是最有效果的監管,最科學化的監管,尤其需要的是事前監管。事實上,中國的監管機構現在放的全是馬后炮。
——網友
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吹哨法案”,用“放權于民”的方式實現合理監管,改變目前政府部門既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的矛盾。
——經濟學家郎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