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
摘要: 當今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出現了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其逐漸取代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新舊模式的轉變對教師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教師教學模式的更新和學生對學習環境變化的適應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出現的種種問題及其解決措施是本文討論的中心。
關鍵詞: 計算機輔助教學問題解決措施
1.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淵源和模式
科技時代的到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計算機的迅速普及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模式,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大學語音室中教師與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為例,具體說明計算機對教學的影響。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縮寫。為更清晰客觀地認識CAI,下面簡要回顧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歷程。它的發展主要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8—1965年。
這是CAI發展的初期階段。在這個時期,主要是以大學和計算機公司為中心開展軟件硬件開發研究工作,并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統,如PLATO系統。
第二階段:1965—1970年。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研究規模擴大,并且將以前的研究成果投入應用。斯坦福大學在1966年研制了IBM1500教學系統。
第三階段:1970—1975年。
這一時期,CAI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并進一步趨向實用化。除了數學、物理外,醫學、語言學、經濟學、音樂等多種學科領域均開展了CAI的應用。
第四階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
微型計算機進入教育領域之后,形成了極大的沖擊,成為多種教育環境中的理想工具。
第五階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體計算機的出現,被稱為計算機的一場革命,它具有綜合處理文字、圖像、聲音、圖形的能力,顯示了計算機在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很快成為CAI發展的重要方向。
第六階段:90年代末至今。
1995年底美國SUN公司在Internet上推出“WWW瀏覽器HotJava”,徹底改變了Internet瀏覽器只能查詢檢索Internet上信息的狀況,開辟了計算機輔助教學向網絡化方向發展。近兩年又提出了智能化、虛擬化的輔助教學模式等。
2.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方面。
在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的時代,在語音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計算機高效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基于此,語音教師應該具備的技能之一是表現和操作能力(presentation and operation competence)。這個技能以“運用電腦進行教學的技能”為核心。所以,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但在日常教學中,部分老師計算機操作不熟練,不能及時解決使用中出現的小問題,甚至根本就不能操作一些應用軟件和學習軟件,影響了課堂進程。部分老師對計算機輔助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例如傳統的粉筆板書基本被PPT幻燈片所取代,試卷測試由紙筆測試演變成了電子顯示屏通過鼠標鍵盤點點寫寫;部分老師對學習軟件、常用工具軟件不能有效地加以應用,對正常的教學產生了阻礙,沒有充分發揮計算機等設備的教輔功能,久而久之,對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了排斥,最終失去計算機應用的意義。由此,我把教師問題歸結為以下幾點:(1)教師對計算機及學習軟件操作不熟練;(2)教師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使用教輔設備;(3)沒有有效地提升自我,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對自身教學方式的更新產生懈怠心理。
2.2學生方面。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新事物的產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教學方面也是一樣,學生早已習慣了老師的言傳身教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學習模式,在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環境下,學生的角色也發生變化,由原來被動地聽的“配角”轉變成主動做與說的“主角”。在看似簡單的轉換過程中卻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問題。首先,部分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沒有把計算機當做學習的工具,而是當成用來玩樂的高級游戲機、無限量的播放機。其次,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習慣于“聽課”,沒了老師的引導,對學習的進度和課程內容的安排沒了主意,不知道從哪兒學習,分不清主次和重點,盲目和不自主。最后,部分學生不知道怎樣使用學習軟件,缺少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使得機器設備不能正常地運行使用。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對利用計算機輔助學習便失去了興趣。
2.3機房管理員方面。
機房管理員基本不會受到計算機應用和學習軟件應用問題的困擾,更多的是在計算機軟件快速發展的當下,計算機硬件方面的配備標準不能及時滿足軟件的運行環境,難以解決計算機死機、藍屏,學習軟件無法運行等問題,打擊了教師和學生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積極性,對教學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3.解決措施
3.1開展定期培訓。
關于定期培訓,我們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和學習軟件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對象是教師,那么,我們要設定的培訓內容主要是讓他們快速熟悉計算機應用,熟練操作學習與教輔軟件,尤其對于那些不太擅長計算機的女教師和年老教師,我們要增加培訓時間和實際操作指導。培訓對象是學生,那么,我們要對他們的計算機知識進行級別劃分,分為入門級、提升級、穩定期,據此設定培訓內容,對癥下藥,分級學習,讓他們穩步提升計算機水平,為適應計算機輔助教學創造出技術環境。其次,明確培訓目標。對于培訓目標的設定,我們要對學習軟件的應用對于使用者的計算機水平要求程度有清醒認識,這是培訓效率的重要保證,也是實現培訓目標的基石。最后,確定培訓內容。對于老師而言,他們側重的是“教”,因此我們應側重計算機操作程序,認識學習系統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同時讓教師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熟悉常用應用軟件的簡單操作,以便自己制作、開發課件。最終使得教師與學生真正認識計算機,熟悉學習軟件。
3.2組織開展“與電腦交流文化周”活動。
計算機并不陌生,它早已進入我們的生活。它有著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它不僅僅只是一個教學輔助設備,它與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它提供了新鮮資訊的各類門戶網站、各種網上購物網站、在線聊天、網上銀行、網上醫院掛號、網上購票等功能,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完成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對于這么一個熟悉的老朋友、好幫手,我們為什么不了解,它又有什么是我們不值得學習的呢?由此我們開展了“與電腦交流文化周”的趣味活動。活動中我們制作了各種趣味的學習計算機技巧的PPT,生動的計算機學習小視頻,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讓老師和學生從娛樂趣味的角度愉快地學到電腦的應用知識。活動已開展了三個學期,取得了顯著成效。
3.3積極申請,良性引導。
積極申請主要是當計算機硬件老化出現運行故障和不能正常運行日益更新的學習軟件,應及時向學校有關部門提交申請,更換設備,使硬件滿足符合教輔軟件的運行要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設備。良性引導是針對部分學生把計算機用作游戲機、電影播放機,沒有輔助自身學習的問題,我們利用課余時間,請他們參與教輔設備的日常維修,這樣,他們不但學習了維修知識,而且明白了計算機等設備的真正用途,還減輕了機房管理員的工作負擔。
4.結語
計算機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延續上千年的教師在課堂諄諄教導“主要說”的地位,改變了學生只顧泛泛“點頭聽”的態度,更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不敢想象,未來教學方式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將促進人類進化到何種地步。
參考文獻:
[1]武麗娟.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J].福建電腦,2011,(1).
[2]白玲.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科教論叢,2006.
[3]http://wenwen.soso.com/z/q856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