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惠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激烈,企業越來越青睞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他們希望員工能夠盡快適應崗位的要求。對于高職畢業生而言,要想獲得大量的就業機會,就必須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就是說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就要掌握相關崗位的職業操作能力。“雙證書”制度正好能夠符合這種要求。本院國貿專業一直實踐“雙證書”制度,而且取得不錯的成效,今后將繼續努力構建更加成熟的“雙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 “雙證書”制度高職國貿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生存下去,就得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因此很多企業希望招進來的新員工入職快,應職強。這些新員工絕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企業希望這些大學生的職業操作能力強,最好是一上崗就能進行實際操作。“雙證書”制度正好符合該要求。所謂“雙證書”制度,就是指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它是高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最好體現,其中的職業資格證書更是學生畢業后能直接從事相關崗位工作能力的憑證。
一、實行“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
(一)實行“雙證書”制度是國家教育法規的明確要求。
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在多部關于教育的法規和政策性文件中都提出了實行“雙證書”制度要求。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1998年發布的《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應該作為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的畢業生、結業生從業的憑證。2011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再次提出職業院校要推進建立和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這些規定都為職業學校實行“雙證書”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政策保障。
(二)實行“雙證書”制度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喜人,雖然經歷了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但是年均發展速度仍然維持在7%左右。高速發展的經濟使得企業越來越關注自己的投入與產出之比,因此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希望員工的應職能力強,上崗速度快。換句話說,企業把新員工的職業能力培訓任務轉移給了高職院校,要求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掌握相關的職業技能。要獲得這種能力的最好證明便是讓學生參加相關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誰擁有了職業資格證書,誰就擁有了上崗的機會。
(三)實行“雙證書”制度是高職教育的自身要求。
高職教育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它培養出來的學生是直接為企業服務的,也就是說企業的要求便是高職辦學的依據,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便是高職要培養的最終目標。從中我們可以得知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立足地方經濟,能夠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相關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雙證書正是此類人才擁有的知識、技能、素質的最好體現,特別是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代表著該生畢業之后可以直接從事該方面的工作。
二、實行“雙證書”制度的教育教學要求
(一)編制切實可行的基于“雙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方案。
“雙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偏重的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直接為當地經濟服務。因此,在編制和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考慮以下內容。
1.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調研對象包括行業專家、企業專家、畢業生和實習生等層面,做到符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人才培養目標體現職業能力的培養,即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3.邀請企業專家,對本專業的職業崗位群進行剖析,從而確定專業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
4.根據企業專家剖析的結果,確定專業的核心能力,從而設置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應該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
5.基礎課程的設置不求多,夠用即可;專業課程的設置力爭實用,并且結合職業資格考證的相關內容。
6.增加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比例,實踐教學應占總學時的50%以上。
7.結合核心工作崗位的要求,引入真實的項目,增加單列實訓周的課程。
8.增加學生課外教育項目,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綜合素質。
(二)教學內容理實結合,突出實踐教學。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轉化到教學中便是實踐教學。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拋棄理論教學,畢竟實踐是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必須靠理論的指導。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做到理實結合,突出實踐教學。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教學生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這與“雙證書”制度是相違背的。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知識的獲得應該是學生的主動行為的結果,教師只是作為一種輔助作用。要達到這種效果,最好的便是任務驅動式教學。
(四)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彰顯技能考核項目。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一張試卷定成敗,偏重的是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雙證書”制度下的教學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職業能力,即動手操作能力。從中可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分歧,過去的考核方式已經不能真正檢測學生的水平。因此,我們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不僅要加入技能考核項目,而且要彰顯技能考核成績。
三、我院國貿專業雙證書制度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
我院國貿專業從2006年開始招生,從專業成立之初,學院的領導便確定了“以技能立身”的目標,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從近幾年學生獲得雙證書率來看平均達到了90%左右。
(一)制訂了符合“雙證書”制度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動態適應市場需求,每年我院都會派專任教師到浙江省的各個地區分階段分層次地對中小企業和地方人才市場進行專業調研,及時把握現在和未來的人才需求狀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邀請企業專家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國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多輪的剖析和論證,最終形成定稿。
1.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地方經濟,面向浙江省的中小企業,培養具有敬業精神、團隊精神、誠信品質等良好職業道德,具有國際貿易專業相關領域工作的崗位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外貿業務員等工作的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人才培養規格。邀請行業企業專家來我院,與專任教師一起對國貿的職業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同時結合地方經濟特點,最終構建本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
3.課程體系設置。在確定人才培養規格之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結合國貿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最終設置本專業的教學進度表與課程內容。
4.實踐教學。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例,目前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比例已經達到了65.5%。專業要求每門課程都有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內容,還根據具體崗位的要求設置相應的單列實訓周,如:外貿單證實訓、外貿模擬實訓、國際商務談判實訓和專業綜合實訓等。另外,為了實現學習與工作的零過渡,提高學生的適崗能力,第三學年專業設置了頂崗實習,讓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驗證所學的知識,提高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5.課外教育項目。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綜合素質,本專業特別增加了多樣的課外教育項目,具體內容包括暑期實踐、技能大比武、證書考試培訓、社會實踐、文體活動、公益勞動等。
6.應該取得的等級和職業資格證書。在專業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了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取得的等級與職業資格證書,讓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具體為:貿易類職業資格證書(至少一本)、浙江省大學英語三級證書、計算機一級證書。
(二)構建了“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
以企業真實活動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依據,以崗位工作任務為主線,有效地融合全國外貿業務員、國際商務單證員、電子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等職業資格標準,合理構建以項目為導向、“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同時,積極與全國貿易學會、義烏國際商貿城等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函電》、《國際商務談判》、《市場營銷學》、《商品學基礎》等課程,校企雙方在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以及教學軟件開發等方面進行緊密合作,進一步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三)改變了傳統的考核方式,實行駕證式考核。
在考核方式上,我院各課程積極推進駕證式考核。所謂駕證式考試,就是指每門課程的考核包括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兩個部分,只有兩個部分的成績都及格了,該門課程才算合格,否則都要參加補考。這樣得出來的結果,理實并重,能夠充分檢驗學生的各項能力。
(四)實現了“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
一方面,本專業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標準,按照大產業鏈和外貿工作現場的要求,全面整合和提高實踐條件,建成了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學生創業功能于一身的校內實訓基地,滿足仿真模擬實訓和學生商場實戰的實踐需要。目前本專業已經建成了商貿模擬實訓基地。
另一方面,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學生頂崗實習、課程實踐、技能比武等教學內容的需要,利用每年的義博會、消交會等展會時機,組織學生參會,實現學習與工作的零過渡。
(五)搭建了專兼比例恰當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
高職院校教師要具備“雙師素質”,這是“雙證書”制度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要做到:一是積極鼓勵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積累教師的實際工作經歷;二是每年舉行教師技能大比武,不定期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和專業實訓指導;三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
當然,除了專任教師外,我們還應積極聘請行業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擔任兼職教師,來院進行講學或是作為學生的校外實習指導老師。目前,本專業的專兼職教師比例達到了1∶1。
四、結語
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已經初步構建了符合“雙證書”制度的教育教學體系,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絕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能取得至少一本職業資格證書,順利就業。每年專任教師在走訪實習生和畢業生的時候,企業領導對學生的評價都是非常不錯的,有的企業領導還專門寫表揚信到我院,稱贊本專業的畢業生素質高,上崗快。隨著經濟的發展,行業的相關職業能力也在轉變,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專業調研,豐厚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加學生的職業技能,從而促進專業“雙證書”制度的不斷完善,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馬強.基于就業導向的普通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J].商業經濟,2011,(22).
[2]劉秀麗.以就業為導向,雙證書教育促高職發展[J].大家,2010,(13).
[3]呂廣革.就業導向下的高等職業學院課程教學中“雙證書”應用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2).
[4]劉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嵌入式課程體系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4).
[5]蘇同江,劉菊堂.國際航運業務管理專業實施雙證書制度的研究與實踐[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