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
近年來,國家一直倡導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協調發展,美育在各類學校里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強調。那么,如何對學生實施美育呢?筆者認為,美育是一個范疇,不是一門學科,它存在于學校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
一、學科中的美育
愛因斯坦曾告訴過我們:“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知識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強烈的情感,才是基本的,他必須獲得美和道德上的鮮明的辨別力。”所以,學校美育不能脫離以智力為主要目的的學科教育。美育不是單純化的藝術教育和形式美的教育,更不能片面化地把美術教育等同于美育。美,無處不在,數學中各種圖形是美的,“黃金分割”更令人叫絕;物理中的火花放電、光的干涉和衍射、透鏡的成像也是美的;化學中的丁達爾現象、布朗運動、各種化學反應更是絕妙的;還有歷史中的文化美、政治中的道德美、語文中的修辭美、美術中的色彩線條美、音樂國的旋律美、體育中的健美等……這些學科,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美,讓知識陶冶學生美的情操。
二、教師知識和形象的美育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發揮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導作用,其言行對學生會直接產生影響。因而,教師應具備淵博的知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儀表萬方,言談溫文爾雅而不乏幽默。即像教練那樣從難從嚴,又像慈母一樣關懷備至;而且多才多藝,常以個人的光輝典范事例育人,潤物無聲,給學生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這樣,學生就會崇拜老師,并朝著美的方面發展。這叫“親其師,信其道”。
三、校園文化生活氣氛的美育
學校教育是一個人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中間環節。學校不能片面強調升學率,應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如舉辦文藝演出、校園歌手大獎賽、團體操比賽、詩歌朗讀、書畫展覽、知識講座等活動,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內容,對學生進行感染和熏陶,使學生每個人都不甘落后,主動去追求美。
四、班級環境的美育
美的環境能給人一種良好的心態。窗明幾凈、桌凳整齊、衛生清潔、優雅的教室布置、良好的學習風氣、和諧向上的班風等,都能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愿望和實現美的能力。
五、自然界中的美育
學校教育不應搞封閉式的教學,應適當組織學生郊游,讓他們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去親身體驗美。自然界中日月經天、江河行地、風霜雨雪、花鳥蟲魚、青山綠水,都是美的,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總之,“從學校走出去的不應該是一個專家,而是一個和諧的人”。教育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而是創造真、善、美的合格人才。
(西和縣河壩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