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國強

上期寫到“下跌第一目標位2300點已到,第二目標位為2212點,第三目標位為2124點附近。這里空頭占據優勢,然而多頭并未喪失陣地,只要守住2132點,多頭還有反攻的機會。”本周只有2個交易日,盤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暫時維持2132為關鍵點的判斷。今天筆者就結合個人經驗與書本談談交易的心得體會。
最近看的幾本書均為頂級交易員所寫,一本是長陽讀書俱樂部出版的《克羅談期貨交易策略》,這本書為內部印刷,估計看過的朋友不多;另外兩本是亞歷山大·埃爾德的《以交易為生》與史密斯的《我如何以交易為生》,這些作者地位還未受到重視,這主要是跨文化傳播的原因。
交易的真相是生存法則而不是預測與分析。人類社會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弱肉強食的,至于人道主義關懷只在和平年代才被統治者居高臨下的提及;至于自然界就更加沒有什么好爭議的了,進化論告訴我們那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地方。而交易者同樣生活在一個充滿血腥和殺戮的戰場,要么生存,要么毀滅,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在競爭殘酷的期貨市場,成功交易員都有過痛徹心扉的交易經驗,只有體會過死亡的人才會懂得生存法則才是重中之重。交易有一條客觀的基本原理:虧損比獲利容易得多。假如你有1萬元,一旦虧損了50%,那么你用剩下的5千元要獲利100%才能回本,而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再次發生虧損,你將永遠處在虧損與預期回本的怪圈中!而你去問任何一個交易大師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無非是順勢而為、減少操作頻率、看準了再下手等等。事實上所有成功者的背后都蘊藏著另外一條客觀的基本原理:大賺小虧。大賺小虧的關鍵就在于生存法則大于資金管理;資金管理大于跟勢交易;跟勢交易大于技術分析。很多人盲目崇拜技術分析,以為將錯綜復雜的k線走勢劃分為清晰明了的形態與趨勢結合體就是掌握資本市場的鑰匙,以為預測到市場的高點低點就是高手。其實這都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交易是一門綜合的學科,需要思想與行動的完美結合;需要科學與藝術的相互滲透。
為什么說技術分析的作用比資金管理與生存法則都小,那是因為價格走勢并非總是沿著趨勢的方向運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價格走勢往往呈現隨機走勢。每當這個時候,那些學術界隨機漫步理論的支持者就會開始興奮,而趨勢交易者此時陷入低潮,海龜交易法的創始人理查德·丹尼斯交易生涯的晚期也不幸碰到了這個。克羅用自己的交易經驗告訴我們,大部分時間要么休息,要么適當逆勢交易,小部分時間做趨勢交易,但是任何情況下都要以生存法則為交易的真相,一旦不妙立即止損。做的最好的是《華爾街幽靈》,“幽靈”大部分時間不是等到虧損才平倉,而是發現有絲毫不對,哪怕還沒有被證明此次交易是錯誤的都會果斷平倉。至于資金管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拉瑞的《短線交易秘訣》,看看他是如何在一年內從1萬到210萬,又回到110萬的。
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匈牙利人伊姆雷的作品《無法選擇的命運》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論斷“人永遠無法開始新的生活,只能繼續現在的生活。”無論交易還是人生都是如此,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突如其來的趨勢,也沒有突如其來的反轉!關上我們的耳朵,閉上我們的眼睛,我們就會發現一切仿佛都是水到渠成,都是順其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