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霞 馬洪全
摘要大學生創業教育是綜合性的系統課程體系,高職院校應將其納入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并給予足夠的關注,投入物力和人力整合教育資源、增加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模式,將創業教育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內容,有效途徑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創業教育高職院校綜合素質
1 目前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困惑
1.1 對創業認識的缺乏和意識的薄弱
部分學生認為在校時把份內所應該學的專業知識學好就可以,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做其他的。同時認為創業是為少數有一定的資金基礎作后盾,有創業這方面興趣的極少學生而開設的,對于大部分的學生是難以涉足的,大部分學生頭腦中沒有明確的概念。把創業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事,不敢嘗試。因此對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進行系統的創業引導、創業訓練,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 創業師資隊伍缺乏實踐經驗
目前在學校專門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創業理論知識外,更要有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目前負責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是從學生管理人員,沒有受到系統的創業教育,不熟悉企業的運作、發展、管理與經營,也沒有創業的實踐經驗,在指導過程中傾向于理論說教,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達不到實施創業教育的目的。
2 如何解決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2.1 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如何有效的在思想上深入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從而挖掘學生創業的潛力,這要求我們創業教育者應該深思熟慮。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新生入學之時,大力教育和宣傳,加強學生對創業的了解,了解什么是創業,澄清學生把創業看得太簡單或太困難的認識偏差,使得學生對于創業中的商業運作的知識有大體的框架和了解,讓學生邊學習邊接受創業教育,在創業教育中找準自己的“興趣點”和“閃光點”,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創業意識,對提高專業學習效率和創新能力都有益。
2.2 加強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
目前擔任就業指導老師缺乏的是創業經歷和實踐經驗,大多數老師在進行創業教育過程中,往往理論知識的講授多于實戰中的知識,陷入“紙上談兵”的尷尬。學校出現有創業經驗者不在教學崗位上,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又往往缺乏企業經歷和經驗,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之一是請一些有經驗的創業者作為創業教育課堂教學師資的輔助,因為豐富的創業經歷會使他們的講授更貼近創業的實際。針對以上情況,學校利用知識講座和經驗交流會的形式來增強社會創業成功人士和學生的面對面的交流,如我校利用百科知識系列講座的形式邀請行業專家和企業精英定期來我校開展創業教育,在學生中反響較好。
2.3 對創業教育課程進行合理設計
目前創業課程設置缺乏合理的安排,課程內容多為理論。教學單一,而實際上大學生創業根據所學的專業不同,主要集中在小企業和小型的工作室,因此創業課程在設計中應圍繞“如何創辦你的小企業”,傳授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之道。加強校企合作,引進合作公司入駐教室成立工作室,為學生提供實習觀摩的場所和機會。充分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的工作理念,讓不同專業的學生不局限本專業的圈子,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學校教育理念的不同,要求高職學生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而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因此高職院校相關部門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長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課程,并在創業課程體系中適當安排與創業相關的理論知識講授,如市場營銷類知識等,培養學生全方位的創業理念,做好創業前的知識儲備。
2.4 對創業教育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創業教學方式除常見的課堂講授之外,可采取培訓班、講座、企業訪談、團體游戲、案例分享等多形式的開展“什么是企業”、“如何成為創業者”“模擬創業”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開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通過多樣靈活的互動活動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可邀請社會企業或創業成功者進入課堂,暢談成功經驗。
3 全方位、系統實施,構建創業教育體系
3.1 在校園中營造創業氛圍
校園創業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網絡、學校BBS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利用當前大學生感興趣的傳播手段,擴大創業文化的宣傳面,使創業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培養自信心及處事態度、培養社會責任感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創業教育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可以有重點的針對創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識的向大學生廣泛傳播,努力把他們培養成認知能力強、有愉悅、情感、堅強意志和果斷行為的心理健康的創新人才。
3.2 在專業中滲透創業教育
教師在專業教學課中,通過教學任務來分析專業現實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加以思索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開設創業模擬課堂,對成功的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回訪和案例式引入,可專門開辟出一個成材楷模室,介紹歷屆畢業生腳踏實地艱苦創業成功校友的事跡,作為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載體。
3.3 以社團作為創業教育的有效載體和抓手
大力倡導大學生成立各種學生社團,如創辦“創業者協會”“ 職業發展協會”等,這些學生自發成立的社團組織,可以為大學生交流創業感受、提供創業信息、共享創業經驗的場所。結合自身學校、系部專業特色,鼓勵學生參加有個性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創業的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各種創業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加以演練參與到活動的過程之中,能發現理論和實踐中的差距,及時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于多數未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的創業訓練課程,為今后創業埋下“種子”,一旦環境適宜,時機成熟,學生就能創造工作。
我們并不一味地鼓勵和慫恿所有的學生在校期間創業或一畢業就去創業,而是通過學習和準備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充分掌握環境、做好足夠準備、理智選擇創業。創業教育它并不苛求學生的創業能成功,而是向學生灌輸一種創業的意識,重視的是過程教育,而并非一味是結果。尤其是如今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學生中間開展創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這對學生理性創業有很大幫助.創業不是時尚,而是大趨勢;創業教育不是務虛,應該是務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