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嵩
摘要目前大學生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如何高效利用課余時間已經成為許多大學生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及高校輔導員工作重心。本文利用對華中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的調查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大學生安排好課余時間以及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工作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大學生課余時間管理
1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學生工作與大學生課余時間的關系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的差異在業余”。大學生在正式課堂的學習是大同小異的,個人的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們對課余時間的管理、開發、利用。由此可見合理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是影響大學生素質及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1.1 從學校層面上來看
在現有的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中,許多高校教育管理者對其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提出了諸多舉措,如:①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②優化課程體系;③建設創新型師資隊伍;④改革教學方法,更新課程內容;⑤推進考試改革,建立科學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⑥注重第二課堂,構建多樣化的學生課外活動體系……
由此可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施過程中,絕不僅僅是學校的教學部門發揮支配作用,而高校的學生工作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實施部分。
1.2 從學生層面上來看
大學生除了學校規定的常規課程(第一課堂)以外的時間,就是大學生課余時間。每個大學生都具有不同的成長過程、家庭背景、專業特長、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社會、學校及家庭給予他們的條件也不同,因此大學生的課余活動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主要有以下幾類:①專業知識學習活動;②體育健身活動;③社會實踐活動;④娛樂愛好活動;⑤社會交往活動。
比較學校和學生兩個層面,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第一課堂是教學部門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主陣地,而大學生課余時間則成為我們學生工作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主陣地。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由應試型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由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過程之中,第一課堂為大學生提供了專業知識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它培養的大學生的專業能力,這是基礎而必不可少的;然而打造創新型人才則要求除了專業技能之外的多種能力,它是指整個人素質的提高,這不是第一課堂就可以實現的。
2 大學生課余時間狀況報告(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
據統計,大學課余時間與課內時間的比例幾乎達到了1:1,按照每天工作時間從6:00~22:00計算,一天的課余時間大約為8小時。本次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160份, 收回有效問卷145份,有效回收率為90.6%。通過問卷調查,可以從以下5個角度進行分析:
2.1 大學生現有課余時間與理想課余時間存在差異
根據數據的分析,從均值來看,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現有課余時間分配和理想時間分配中,學習時間都有顯著的增加,增加幅度分別達到了0.63和0.75,運動、社會實踐有較大增加,增加幅度在0.4~0.6之間,學生工作時間都輕微增加,增加幅度在0.1左右。然而,娛樂時間呈現較大幅度的下降,男生理想的娛樂時間與現有娛樂時間相比下降了0.46,女生的則下降了0.22。
為了用數據更準確說明現有課余時間與理想課余時間的差異,筆者將會實證兩者的差異性以及求出相對應時間的相關系數。得出結論為大學生現有學習時間主要集中在5~10小時,而理想學習時間主要集中在10~15小時。
2.2 男、女課余時間分配存在差異,即性別對于現有課余時間分配存在一定的解釋作用
筆者通過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深度處理,了解性別對于現有課余時間分配的解釋程度。這里涉及到兩組樣本多變量平均數的顯著性檢驗,筆者把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分為五個分量表進行Hotellings T2檢驗,得出性別可解釋五個因變量變異量的百分比分別為7%、3%、7%、3%及5%,這說明了性別對于這五個因變量有一定的解釋程度,對于學習時間和運動時間解釋程度稍微大一點,即男、女由于性別的差異在學習時間和運動時間上會比娛樂、社會實踐、學生工作時間影響更大。
2.3 學習時間與學習成績是中度相關
通過spss對145個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學習成績(平均學分績)做相關性研究,得出相關系數r = 0.611(p>0.05),屬于中度相關。
2.4 男、女每周課時以及做課余時間安排的頻率也存在差異
用spss處理每周課時數據后得出男生每周課時集中在20~30之間,而女生每周課時集中在30~40之間。女生課時分布正態曲線比較平緩,而男生的比較險陡。
2.5 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自我感知一般
將“很滿意”編號為“1”,將“滿意”編號為“2”,將“一般”編號為“3”,將“不滿意”編號為“4”,將“很不滿意”編號為“5”。根據spss分析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的滿意程度得出:沒有很滿意的,9%滿意現有的課余時間安排,64%的對于課余時間安排持一般的態度,26%的同學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現有的課余時間安排。其平均值是3.19。
3 針對大學生課余時間現狀的學生工作舉措
(1)幫助學生快速確定發展目標,合理分配課余時間。高校學生工作應當在大學生專業學習之外的領域進行引導,高校輔導員指導每個學生制定具備自身獨特性的大學生涯規劃,根據他們的特性進行指導和幫助,忌用單一的模式去要求和規劃學生的課余生活,如此才能讓學生自主合理分配自己的課余時間。
(2)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點。學生可以參照六種性格模式,即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認真剖析自己,認識自我,準確定位,找出差距,明確方向,利用課余時間朝自己適合的方向塑造自我,發展自我。
(3)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增強自律能力。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時間少,自學的時間多;有教師的時間少,沒有教師的時間多;學到知識能直接運用的少,需要自己創造運動的多。”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知道,大學充足的課余時間都是學生自己所掌握的,人的發展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課余時間有效運用。因此,學會自我管理,增強自律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