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桂華
摘要青年教師是教育的希望與未來。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在讀書與學習中提高,在聽課與比較中發現和感悟,在札記和反思中升華,實現快速成長、不斷成長的愿望。文章就青年教師如何使自己快速成長成熟、且不斷成長成熟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青年教師學習成長
1 在讀書與學習中提高
國外教育專家指出,在現代生活中,一個人在一生中所學的知識只有10%左右是學校傳授的,其余的90%左右是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學習得來的。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還必須繼續甘當“學生”。
(1)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知識劇增,教學的手段不斷在變化,教育的目的也在不斷完善,自然教育教學理念也在進步和變化著。因此,作為青年教師應多閱讀一些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書籍,從而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2)學習并鉆研《新課程標準》。青年教師執教的時間不長,對《新課程標準》必須要有深刻的認識,系統的研究,這樣才能把握教學的方向及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3)學習并鉆研教材。鉆研教材是作為教師的一項基本修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萬萬做不到的。教師教材不熟悉,課堂上就根本談不上盡情發揮,揮灑自如。青年教師要想站穩講臺,做到用知識喚醒學生,用智慧點燃學生的智慧,頭等的大事就是潛下心來閱讀鉆研教材,認真地讀原文,拋開“教參”獨立地讀原文,以學生的眼光讀原文。讀出教材的知識體系和基本內容,讀出教材所體現的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讀出教材的重點難點,讀出掌握各種問題的解答方法、技巧,讀出教材的開發價值等等。
(4)博覽書籍雜志。好教師一定是與書為伴、與書為友的,一定是博學的。你可以讀教育哲學,可以讀文學史論,可以讀自然科學,可以讀通俗讀物。通過閱讀專業的書籍雜志,你可以了解學科前沿動向,獲取來自教學一線的直接經驗,通過閱讀專業外的書籍雜志,你豐富生活常識、增加社會閱歷,讓課堂教學貼近生活、貼近社會。
2 在聽課與比較中發現
中國當代教育領域,涌現出了一派一批卓有成效的名師,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模式、策略、方法和觀摩課,具有極高的指導價值。除此之外,就在我們身邊甚至我們的學校,也有許多的優秀教師,他們經驗豐富,風格獨特,課堂教學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借鑒他人經驗,關鍵是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對于一節課來說,應從五個方面尋找差距,進行比較與發現:
2.1 比教師素養
教育是培養人的藝術,課堂是展示教師素養的舞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表現了適當的謙遜、足夠的勇氣、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愫,是否有耐心、有自知之明、親切感和幽默感等,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關系著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要學教書,先學做人。因此聽其他老師的課,首先要在這些方面對比自己的表現,找到差距并嘗試著改進。
2.2 比教材處理
處理教材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找差距就是要看執教者是怎樣教材處理的,同自己的做法比,有什么不同?他為什么這樣處理,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
2.3 比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節課的課堂設計既能顯示教學能力和才智,又能看出獨具匠心的教學創造。從導入、講授、練習、小結、作業等方面的設計與自己的對比,看自己平時的設計與他有何不同,這樣設記有何優點?從而逐步掌握課堂設計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2.4 比教學方法選擇
了解別人是怎樣因課程、因學生選擇教學方法,然后又怎樣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看看自己在選擇方法和運用方法上有什么缺欠。
2.5 比教學的基本功
就是說、讀、寫、演、繪等基本技能,看板書的科學性、藝術性。
3 在札記和反思中升華
教學札記,能幫助青年老師貯存第一手的教學信息,培養反思、感悟能力,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那么教學札記記些什么?
3.1 記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理想,在反思中憧憬成長
剛剛從事教育的青年教師往往是懷抱教育理想、最有激情、最有想法的一個群體,他們熱切希望改變教育的現狀,迫切希望改變課堂教學的現狀,在實踐中,特別是在課堂教學取得階段性進步之時,往往會產生對課堂教學產生種種美好的遐想。這些遐想,就是我們追求的課堂教學理想,為了獲得持久的動力,為了避免教育功利、世俗的同化,青年教師有必要不斷的記錄自己的教育理想,并聯系自己的教學現狀反思,在反思中憧憬成長。
3.2 記課堂教學的成功之處,在反思中總結經驗
一般來講,一個潛心從事教育教學一心想做好老師的青年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總是會有一些成功的亮點的。如對學生作的一次完美的勵志演講,找學生談話的一個實用方法,轉化潛能學生的一個突破口,課堂教學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教學中隨機應變的措施,師生之間的巧妙配合,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等等,都值得我們記載。不僅僅是記錄,還要深入反思感悟:這些課堂的亮點是怎樣閃現出來的?有哪些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體現了怎樣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新理念?青年教師只有不斷地寫作札記,并通過反思,跳出眼前成功的迷霧和狹小的經驗圈子,摸索出理性的東西,總結出規律性的認識。
3.3 記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在反思中吸取教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忽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整理,自覺地運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去觀照,進而進行深刻的反思,由果索因,追本溯源,吸取“前車之鑒”,對原有的教案進行改進、完善,并設計“再教方案”,這樣“吃一塹、長一智”,教學后記便成為下一次教學的新起點,從而使整個教學工作日趨成熟和完善。
3.4 記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在反思中培養教學機智
在課堂教學中,隨著課堂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和情感的交流融洽,經常會出現一些事先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例如,教師對學生有意或無意造成的感情傷害,學生因為對某個問題產生的激烈爭辯,學生提出過于敏感或者尖銳的問題而造成的尷尬,教師答問中出現知識性錯誤或者暫時無法回答的窘迫等等。對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能靈活巧妙地及時處理,就會造成冷場或吵鬧等僵局,傷害學生的情感,損害教師的威信,妨礙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為了避免因偶發事件帶給師生的負面影響,為了避免偶發事件造成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誤,我們有必要記錄這些偶發事件,從而獲得不斷培養自己處理偶發事件的教學機智。
3.5 記聽課師生對自己教育教學的評價,在反思中摸索規律
一個研究型優秀的教師,必然會重視教育教學信息的反饋,關注來自不同方面的聲音,悉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因此,我們在教學札記中要收集,要記載,然后客觀、冷靜而理智地分析取舍,供以后的教學與研究借鑒,以期從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教學規律,并在實踐中建構教育教學理論;反過來又用理論指導實踐,切實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教學與教研雙贏的目的。
總之,青年教師只要能夠做到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創新,定能在短短的的幾年時間內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基本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