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朝暉 歐英姿
摘要通過對中小學教師心理所有權的現狀調查分析,發現教師對學校具有較高的心理所有權。但由于教師的職級及學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對學校各目標對象的知曉權、控制權并不相同,由此,可能導致教師心理所有權的水平差異及對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各主要因素的感受差異。
關鍵詞教師心理所有權現狀調查分析
1 問題提出
教師心理所有權是教師對學校的物、人和教育產出等目標物產生的擁有感,或者說教師認為學校的物、人和教育產出等目標物屬于自己的感受狀態。其主要構成因素有四個:對學生的所有權感、對人員成就的所有權感、對物的所有權感及總體所有權感。有研究發現,組織心理所有權能有效預測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行為,會提升員工的責任感,提高工作績效;①在教育領域,教師心理所有權亦有其獨特效應,它影響教師的自尊心理、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等。②鑒于它對教師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本文擬對目前中小學教師的教師心理所有權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以期能為教育管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 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
探討被調查教師人口學變量以及學校性質等因素對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影響,并分析教師心理所有權的特點。
2.2 研究對象
從湖南省郴州市11個縣市分層隨機抽取42所高中、初中和小學,被試的組成見表1。對這些學校的教師進行測試,共發出問卷1800份,回收有效問卷1578份,有效回收率87.7%。
2.3 研究工具
(1)教師心理所有權問卷。③(2)教師心理所有權形成途徑問卷。④
3 結果與分析
3.1 總體特點
教師心理所有權的總體特點可以從其四個主要成份維度的得分來看。表2數據顯示,教師對學校具有較高的心理所有權,其中,“對人員成就的所有權感”的得分最高,即教師對其學生班級等所獲的成績榮譽的心理擁有感比較強。此外,教師心理所有權的標準差偏大,這可能反映教師的心理所有權感存在兩極分化。對這一差異的具體表現及形成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3.2 被試變量對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四因素的影響
3.2.1 性別、教齡、文化程度、職級和學校層次五個因素的主效應
職級主效應非常顯著,其Wilks Lambda值=2.593(p<.01);在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四因素中,職級除了在“對學生的所有權感”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外,在其它方面差異不顯著。職級在“對學生的所有權感”維度上的方差分析結果為:F(3)=3.51(p<.05),通過比較發現,高級教師>初級教師>中級教師>特級教師。
性別、教齡、文化程度和學校層次等因素并不影響教師心理所有權。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四個因子并不因教師的性別、教齡、文化程度和學校層次(高中、初中、小學)不同而出現顯著性差異。
3.2.2 性別、教齡、文化程度、職級和學校層次五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所有交互項中,教齡、學校層次、性別的Wilks Lambda值=1.426(p<.06),為邊緣顯著;性別、文化程度、職級的Wilks Lambda值=1.686(p<.05),達到顯著水平;教齡、學校層次、性別、文化程度、職級的Wilks Lambda值=3.979(p<.01),表明五個自變量的交互作用非常顯著。
3.3 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差異分析
對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差異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3和表4。
從表3可見,公辦和民辦學校教師的“對學生的所有權感”、“對人員成就的所有權感”和“總體所有權感”都呈顯著差異水平,其中民辦學校教師的“對學生的所有權感”及“對人員成就的所有權感”高于公辦學校教師;但公辦學校教師在“總體所有權感”上大于民辦學校教師。兩類學校在“對物的所有權感”上差異不顯著。
由表4可知,從兩類學校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形成途徑來看,只有知曉權達到顯著差異水平,且公辦學校教師對學校各方面信息的知曉權大于民辦學校教師。
4 討論
從調查結果看,教師的心理所有權總體水平較高,其中“對人員成就的所有權感”得分最高。這可能與學校的育人環境有關。目前,學校普遍采用各種激勵措施來調動、強化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各方面的績效考核特別是學生的學業成績是大家尤為關注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較易于將自己學生的學業成就納入到教師自我延伸的一部分,感覺他們的成就榮譽就像是“我的”一樣。
性別、教齡、文化程度、職級和學校層次五個因素中,只有職級主效應非常顯著,而其它因素不會影響教師心理所有權的高低。這可能與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形成途徑有關。通常,教師心理所有權產生的途徑是對目標的知曉、控制和自我投入。教師由于在學校的職級不同,對學校各方面信息的知曉權及在學校工作中的控制影響力也就具有差異性,這可能會導致教師心理所有權水平的差異。
教師對學生的所有權感存在顯著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自我投入、影響控制力及對學生的了解與親密程度都不盡相同,因而也就形成了對學生的心理所有權感受方面的差異。至于為何對學生的心理所有權感是高級教師>初級教師>中級教師>特級教師,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公辦、民辦兩類學校的教師在對學生的所有權感、對人員成就的所有權感及總體所有權感等方面均呈顯著差異水平,其中民辦學校教師對學生的所有權感及對人員成就的所有權感高于公辦學校教師,這可能與兩類學校的管理機制有一定關系。在所調查的民辦學校中,教師的工資與學生各方面的點滴表現都有密切關系,學校量化考評規則很細致,師生間有較多的切身利益聯系,這可能導致民辦學校教師更關注學生或更關心學生的成績榮譽及其他表現,因而使兩類學校教師的所有權感差異顯著。此外,在總體所有權感上,公辦學校教師大于民辦學校教師,相對來講,公辦學校教師可能更易于形成主人翁意識。
在教師心理所有權形成途徑上,兩類學校在知曉權方面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并且公辦學校高于民辦學校。公辦學校教師對學校各方面的信息知曉度要高些,民辦學校教師的信息相對封閉。這可能也是在對學校的總體所有權感上,公辦學校教師大于民辦學校教師的原因。
5 結論
教師對學校具有較高的心理所有權。但由于受職級差異、所屬學校管理模式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對學校各目標對象的知曉權、控制權等并不相同,進而可能導致教師心理所有權的水平差異,并使教師對學校的物、人和教育產出等目標物產生不同的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