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云
摘 要:信息化、網絡化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多媒體引入思品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對思品教育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它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促進學習上的合作探究,提升情感價值觀。
關鍵詞:多媒體 思品課堂 高效教學
信息化、網絡化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多媒體引入思品課堂,圖文并茂的內容對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顛覆性的挑戰,它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大幅度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吸引學生熱情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化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多媒體與思品課結合,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1.用圖文并茂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在思品課堂中,用逼真的圖片資料展示相關的學習內容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力。如在學習《走進青春》時,我讓學生自愿拿出自己小時候到現在的相片,掃描制作課件。同學們興奮地猜測照片上的人物是誰,真實地感受同學的變化,在輕松的氣氛中開始了新課的學習,讓新課的導入有聲有色;在學習《珍愛生命》時,我下載了火災地震中人們逃生的圖片,有強大的沖擊力,同學們印象深刻,有所啟發,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思品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集影視、音樂、圖像為一體,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復雜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達到老師即使講得口干舌燥也無法實現的直觀性效果。而且教學容量巨大,可有效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學習中感悟思品課的魅力。
2.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學習內容,我帶領學生到計算機室,限定一定的內容進行查找。如在學習《做情緒的主人》之前,先讓同學們談對情緒的看法,要探討的問題,然后要求同學有針對性地查找相應的資料,用電子郵件發到組長信箱里,再在班級里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有的學生不會發電子郵件,只好請教其他同學,無形當中提升了自學能力。
3.在自學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學習與運用多媒體,許多學生的水平比教師高。怎樣讓學生的作用發揮出來是教師應當考慮的問題。很多老師不敢讓出課堂,讓出講臺。其實,思品內容淺顯易懂,讓學生自己體驗自己感悟,才真正地促進他們的成長。照本宣科,觸動不了學生的心靈,達不到思品課的效果。可選幾篇課文,讓學生進行小組制作課件,上臺講課,并進行小組間的評比。如《情趣與興趣》《身邊的誘惑》等,我讓學生制作課件,上臺講課。有的小組準備材料充分,還有同學們為了維護本組的利益,自覺維持課堂紀律。小組成員合作探究,有的同學故意為難講課的小組,提出了很多問題。在提問與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的知識得到了拓展,學習得到了深化。
4.在調查采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實踐能力。思品課的教學要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初中思品課除了教給學生必要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生活能力。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這個平臺得到提升。
在學習《我與父母》時,我讓同學們調查親子關系,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在班級中交流,我從中選出最好的一份制作成問卷,印發給同學。如“你知道父母親的生日嗎?”你知道父母親的煩心事嗎?”“你為家人煮過飯嗎?”等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布置學生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總結,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與同學、老師共同研究、探討,并談談自己在調查采訪中的感悟。這樣,不僅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在時事資料的交流中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思品課的學習需要與時俱進,讓學生關注身邊的熱點焦點信息,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正確地看待生活問題國際問題。在學習《機遇與挑戰的》時,聯系歐債危機,我提問:國家應該怎樣做,企業怎樣做,青少年怎樣做?同學們查找資料、發表看法,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對課本內容進行了拓展。借助網絡豐富的資源,學生搜集和整合國際熱點“朝韓問題”的相關資料,結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是時代的主題》,以時事播報的形式,聚焦“朝美第三次高級別對話2012年2月24日在北京結束,能否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條件成為國際關注點”,熱點新鮮出爐,問題不斷提出。學生進行探究:“朝鮮剛剛經歷了政治變動,又這么快就選擇了重新開始對話,從中傳遞了什么樣的信息?”“你怎樣看待朝鮮無核化問題?”我給予一定的引導。世界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干涉別國內政。學生理解分析了隱藏在復雜的國際關系背后的科學內容,而且理解了國家政策,樹立了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避免陷入誤區
1.形式單調,造成視覺疲勞。在多媒體教學中,有的教師將教材中大段敘述性的文字做成課件原樣照搬地呈現在屏幕上,教師對著屏幕念,學生盯著屏幕看,教師成了放映員。這既忽視了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實質,又浪費了多媒體這種教學資源,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缺乏感情交流,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實際上在思品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以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發揮多媒體輔助思品教學的作用為目的,而不是單純地把書本內容搬上計算機,把答案投影在屏幕上,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
2.內容過多,造成材料的堆砌。一節課的容量畢竟有限,要注意突出重點,而不是貪多求大。有的教師沒有對材料進行取舍,只要和教學相關的材料全部羅列進去。運用多媒體除了要吸引眼球,激發興趣,還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想的成長。一節課要有深刻的教學認識與思考,激發學生享受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設計呆板,缺乏雙方的互動與交流。多媒體的使用受到地點條件的限制。而且課件中的影視音頻動畫等一旦制作完成改動就比較麻煩。老師的備課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學情狀況,設置的問題學生無從下手,課堂就容易出現沉悶的狀況。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按照課件的程序來上課,沒有適時地進行調節,教學就容易陷入被動局面,為課件所累。
總之,思品課與多媒體的整合還要再繼續研究。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把握教學手段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原則,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周全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學課件和其他教學手段,加強與學生的語言和情感交流。對教學環節課后及時加以反思、改進,實現思品課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