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霞
摘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精神動力,而美術這一學科的特點就決定了激發興趣的重要性。學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學就容易多了。美術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可以帶著學生到野外寫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激發興趣。
關鍵詞: 美術課學習興趣美育
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忽略美育。很多人都認為美術課最容易上,可是真正上好美術課又談何容易?那么該如何真正地上好一節美術課呢?
一、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精神動力,而美術這一學科的特點就決定了激發興趣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巧妙地引入,我利用多媒體設置情景,讓他們觀察,或者利用教學掛圖讓學生直觀可感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我在教學《中國民間美術——臉譜》時候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用多媒體播放《唱臉譜》這首京歌,并且同時播放各種色彩的臉譜。這樣,學生會在音樂聲中陶醉,同時對五彩的臉譜有了鮮明的印象;教學中,對于學生的作品多以表揚、鼓勵的語言,增強他們的信心;課余時間多組織學生參見各種美術活動,例如,欣賞名家作品,自由創作,每逢過節動手制作賀卡或者手工,等等。久而久之,學生就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學也就容易多了。
二、靈活地組織教學
美術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可以帶著學生到野外寫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例如我在教學《春天的校園》這一課時,就讓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熟悉的校園,用眼睛、耳朵去觀察、去聆聽,用心去感受,然后自己動手畫出心中想要的事物。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可以設置不同的主題,讓學生自由走出教室,自己選擇,自己觀察,畫自己喜歡的,創作自己喜歡的。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和繪畫能力的提高;課堂上不能只限于老師畫,學生模仿,而是可以利用電影、音樂、故事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中培養能力,提高創作水平。
三、提高審美意識
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
四、提高創造能力
1.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進行直觀教學。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在上美術課時,不能天天“游戲”,否則會使美術課單一枯燥。要搞好課堂教學,我們還要利用現有設備,培養學生興趣,上好美術課。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教師生硬地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補充就非常有必要。教師可以自己找資料,如掛圖、畫冊、錄像、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放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范,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
2.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不能從難度大的要求學生,那樣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困難而退縮,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通過這種類型的練習,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簡單的寫生訓練后可用默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特征的記憶,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時認真仔細,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
3.倡導自由,體驗成功。現代教學不單單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教他們如何獲取知識。在教學中,我把“自由”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快樂。
五、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
學生總希望得到肯定,老師要對學生的積極參與的態度給予肯定、表揚等,對他們做出合理的評價,使學生在美術課上感受到平等和自身的價值。
我作為一名美術老師,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以上幾點,既重視學生的藝術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的培養,又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讓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