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近日,商務部發布了《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該報告認為,2012年以來,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際市場需求下滑,進出口企業困難增多,但在貿易促進措施的推動下,外貿形勢趨于穩定,預計2012年全年中國占全球貿易的份額有望保持穩定或微幅上升。2013年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不過,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導致制約中國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穩外貿”措施初見成效
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增速低位趨穩,進出口總額28424.7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出口14953.9億美元,增長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個百分點;進口13470.8億美元,增長4.8%,回落21.9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483.1億美元,增長39.1%。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進出口額分別增長7.2%、8.5%和3%。在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回升、前期出臺的“穩外貿”政策措施逐步落實等因素帶動下,9月份進出口額增速低位反彈,出口增速從8月的2.7%回升至9.9%,進口從8月的下降2.6%轉為增長2.4%,當月進出口和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報告顯示,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穩步提高,出口商品結構繼續優化。前三季度,機電產品出口8548.3億美元,增長8.3%,高出同期整體出口增速0.9個百分點,占出口比重從上年同期的56.7%提高至57.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240.6億美元,增長6.4%,其中手機、集成電路分別增長18.1%和46.9%。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放緩,其中紡織品、服裝、家具、鞋類、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7%,低于整體出口增速0.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對發達國家出口明顯分化,對新興市場出口總體增長較快。隨著美國經濟溫和復蘇,零售市場回暖,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2581.6億美元,增長9.6%。受歐盟經濟陷入衰退、市場需求明顯萎縮影響,中國對歐盟出口2504.6億美元,下降5.6%。對日本出口1125.1億美元,增長4.5%。由于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相對較快,以及出口企業深入推進市場多元化,中國對新興經濟體出口總體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對東盟、俄羅斯和南非出口額分別為1447億美元、325.8億美元和107.2億美元,增長16.6%、14.5%和10.8%。前三季度,中國自美國和歐盟進口分別增長7.7%和2.1%,自日本進口下降6.5%。
隨著近期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外貿環境略有改善。美國房地產市場緩慢復蘇,歐洲穩定機制(ESM)啟動,希臘新一輪救助計劃談判取得進展,一些新興經濟體也放松宏觀經濟政策,將對經濟增長起到刺激作用。同時,中國經濟增速趨于穩定,并且繼續出現積極變化。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仍然不足,外需低迷的態勢難有根本好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報告預計2012年第四季度進出口有望延續9月份的回升態勢。
外貿發展壓力增加
雖然2013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可能再起波瀾、貿易保護主義加劇、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等國際不利因素,以及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較為突出、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較多困難等國內不利因素。
報告認為,這些國內外風險因素疊加,將對2013年中國外貿發展形成較大壓力,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緩解?在世界經濟復蘇態勢疲軟、風險持續高企的情況下,中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的局面還將持續。截至2012年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低于50的榮枯線;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貿易進口累計僅增長1%,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出口難有大的反彈。商務部對國內1900余家外貿重點聯系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9月,企業出口利潤指數已連續5個月低于100的臨界點。
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加大?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隨著中國出口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國外對中國新興產業出口的限制明顯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達243億美元,增長7倍多。太陽能光伏電池在多個海外市場遭遇貿易摩擦,出口嚴重受阻。
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更加緊迫?近年來,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業的成本競爭力。2008~2011年,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4.5%,制造業農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長15%。部分產業和產品訂單出現向周邊國家轉移跡象。2012年前7個月,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歐、日市場份額比上年分別下降2.1、1.4和2.7個百分點,流失份額主要被周邊低成本國家擠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時,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出口企業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綜合優勢。
近10年是中國貨物貿易發展最快的10年,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2011年出口額占全球比重10.4%,連續三年居全球之首;進口額占9.5%,連續三年全球第二。
不過,11月17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暨國際貿易發展論壇”預計,2012年我國對外貿易增幅在6%左右,將低于國內生產總值增幅。此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表示,中國原定2012年進出口增長10%左右,目前看來,完成目標任務非常艱巨。報告認為,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可能難以再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