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貿易協調部

目前,汽車產業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2008年以前,汽車出口呈高速增長,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比例均大于50%。但隨著金融危機的出現,外圍市場持續低迷,而國內汽車市場仍有很大需求,導致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增速低于進口增速。不過,到2011年,汽車行業出口增速高于進口,出口占比也回升到49%,汽車出口在全年汽車銷量中所占的比例由2010年的3%提升至4%,雖不能與汽車強國同日而語,但在同年自主品牌銷量大幅度減少及全球市場緩慢復蘇的背景下,這一業績仍值得肯定。
出口市場結構發生變化
整車出口不斷增加
在汽車整車出口的主要品種中,轎車和載貨車仍為兩大主要車型。2011年轎車出口37.21萬兩,同比增長106.8%;載貨車出口32.21萬輛,同比增長38.8%,這兩大品種共計出口69.42萬輛,占汽車整車出口總量的81.7%,同比提高11.6個百分點。從車型來看,以往商用車占主導地位的情況已發生改變,2011年乘用車出口量首次超越商用車,居出口首位。
在2011年前10家汽車出口企業中,奇瑞突破15萬輛,仍居出口首位;長城、長安出口量雖然有升有降,但總體態勢比較平穩;全年出口量同比增長幅度較大的是江淮、上汽和吉利,出口量分別達到6.75萬輛、6.05萬輛和3.80萬輛,其中江淮由2010年的第10名躍升為第4名,上汽和吉利2010年出口量未進入前10名,2011年分別居出口量的第6名和第9名;東風、北汽和華晨的出口量同比有所下降。
此外,2011年我國汽車出口市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金磚國家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新興潛力市場。2010年,中國汽車出口基本都是規模較小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增長較快的非洲等國家。到2011年,汽車出口增長轉向巴西、俄羅斯等更大規模的市場。其中,巴西的出口增速最為明顯,從2010年的2.5萬輛增長到10.42萬輛,居出口量的首位、居出口額的第二位;俄羅斯市場從2010年的3.1萬輛增長到2011年的7.14萬輛,居出口額的首位。
零部件出口仍占主導
中國汽車產品出口一直以零部件為主。2011年汽車零部件(含發動機整機及發動機零部件)出口金額達532.62億美元,同比增長28.8%,占汽車產品出口總額的74%。各主要汽車零部件出口額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從細分類別看,目前出口零部件產品具有如下特點:
(1)汽車零部件出口結構變化不大,各品種零部件所占比例相對穩定。輪胎、汽車電子電器及儀表和車身附件、零件三類產品居出口額前三位。
(2)各類零部件出口增長顯著。以2011年為例,絕大部分零部件出口金額比2010年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車架增長比例達到76.7%,成為增長最快的零部件。
(3)出口面較廣,發達國家市場出口金額所占比重較大。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到的國家和地區有200多個,出口到美國和日本的比例都在10%以上。累計出口額前6位國家是美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和英國,出口額合計為236.58億元,占201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總金額的50.7%。
汽車零部件作為我國汽車產品主要出口品種,其出口額占全部汽車產品出口額的70%以上,但同時也存在出口零部件質量水平低、缺少自主品牌、出口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及低價取勝等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大多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如輪胎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其競爭力相對較弱。
除此之外,大批國外零部件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將沖擊國內零部件產業,新貿易壁壘的出現使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受到諸多限制,加之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及物流費用的增加,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將逐漸喪失,這些都會構成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不利因素。
“出得去,站不住”現象需深慮
影響國內汽車產品出口增長的有利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在外部因素方面,全球經濟總體增長支撐著汽車銷量的進一步恢復,歐、美、日等成熟汽車市場呈現復蘇局面,而巴西、拉丁美洲、俄羅斯以及印度等新興汽車市場取得較大增長,新興國家對中國汽車的需求呈急劇增長的態勢。這都為中國汽車出口提供了較大的市場機遇,促進了中國汽車外需規模的上升。
在內部因素方面,國內汽車市場進入低速增長期,汽車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出口海外、擴大網絡等方式已成為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謀發展、求突破的新方式。目前,奇瑞、長城、吉利、力帆等國內出口量較大的企業均已在國外設廠,并建立了較完整的售后服務體系,為其產品出口奠定了較穩固的基礎,增強了其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盡管我國汽車出口存在一些有利的市場機遇,但也應該看到目前汽車出口方面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存在無序競爭。從我國汽車企業出口的區域來看,由于受限于排放標準、安全標準等因素,目前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中東和南美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這種區域目標市場和客戶群體高度重疊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國內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
其次,服務缺位。在當前我國汽車出口行業,一個品牌在一個區域市場上允許多個出口經營企業出口,或通過一般貿易或通過邊貿,這些出口經營企業在資源上互相爭奪,但在服務上卻沒有及時跟進,用戶的車子出現問題后,很難找到維修備件和服務商,我國汽車出口“出得去,站不住”的現象仍然屢見不鮮。
最后,在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困難和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各國對中國制造席卷國際市場的警惕逐步加強,紛紛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限制日益增加,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糾紛勢必對中國汽車產品出口形勢造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