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祥干等
一、師生隱形沖突的概念
隱形沖突是相對于顯形沖突,就是師生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因為主客觀因素而引發的非表現在語言及肢體上的沖突,它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潛在性和滲透性。如我們經常碰到的,教師在前面講解示范,學生在下面做小動作、說悄悄話,當老師注意到他的時候,他又恢復常態。再有,有些學生上自己不喜歡的項目時,便消極怠工,在一旁看著同伴練習,一旦老師過來,裝著很認真地去做兩個動作。上述兩個事例中,學生的消極抵抗做得很隱蔽,不是與教師進行語言的爭吵或肢體摩擦,但這個影響卻是長期的。一方面,教師如果不留意觀察,很難注意到這些學生隱蔽的對抗,失去了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最佳時期,而會使其更加有恃無恐,可能為以后的顯形沖突埋下種子;另一方面,其他同學可能也會紛紛模仿,課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師生隱性沖突的原因
1.教師專業素質的退化
由于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會相應地提高。他們往往以專業運動員的標準,甚至是以劉翔、姚明等著名運動員的標準要求體育教師。還有部分教師出現教學能力下降的情況,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之很少進行體能、技能練習,他們的動作示范能力漸漸缺失,有的老師上課甚至都請學生示范。再有部分老師缺乏對教學的反思,教學缺乏藝術性,學生總是在枯燥單調地重復練習。這樣的課堂對學生漸漸失去了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心中必然產生消極抵觸情緒,也就會導致隱性沖突的發生。
2.學生心理的不成熟
學生心理的不成熟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人格方面,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階段,還未形成穩定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偏執性,很容易出現不滿情緒,形成“質疑”“挑刺”等行為,對教師的“權威”進行挑戰。其二是性格方面,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外向型和內向型之分。外向型的學生往往表現出不服從、言行張揚,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而內向型學生則很容易將對教師的不滿壓制于內心,轉而采取回避、退讓的態度。在體育教學中,不同性格的學生會因某些特定因素而與教師產生不同的沖突行為。外向型的學生容易與教師產生顯形沖突,是老師們關注的對象,而很少注意到那些內向的學生,其實他們是潛在的、隱蔽的,教學中他們一旦不滿意便采取背后議論、消極學習等方式來與教師發生隱性沖突。
3.學生體育學習習慣的欠缺
這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他們錯誤地認為體育課就是打打球、跑跑步,不習慣聽命于教師的教學安排,上課時要么做小動作,要么和別人說悄悄話。而對于他們自己不喜歡的項目,便采取消極抵觸的態度,在一旁看著同學練習,有時甚至用語言或肢體干擾學生練習。
三、師生隱性沖突的化解
1.教師的一專多能
教師不僅僅通過平時的學習和練習,具備較高的體育教學技能、動作示范技能能力,還要及時捕捉學生所感興趣的信息,并利用多種渠道學習,傳授給學生。同時,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學生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并能洞察此舉的目的,及時準確地“對癥下藥”。
2.學生的區別對待
新課程下,鼓勵性、贊美性語言充斥于我們的體育課堂,體育教師不論學生的性格特征、事情的輕重程度,采取了不批評或少批評的方法,以求更加迎合學生,而這樣一味地鼓勵和贊揚會使我們的課堂走入誤區。對一些心理素質較好外向型的學生,如果一味的鼓勵只會使他更加自以為是,對于這類學生則應該是即時、適當的批評才能使他認識到錯誤并能激發自身能力。而對于心理素質較弱內向型的學生,如果發現這部分出現錯誤時,我們則以鼓勵性語言為主,輔以個別交流,鼓勵其說出真實的想法,釋放出心理壓力。
3.有效的師生互動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能丟,學生練習的“量”“度”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讓學生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練習。同時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一定要多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練習中的難題。這樣既能帶動學生的練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又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預防隱性沖突的發生。
(江蘇省邗江中學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