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紀良
一、論文的選題
撰寫論文首先是選題,題目是文章的靈魂,是作者的思想表達。一篇文章的好壞,選題決定一半,好的題目讓讀者眼前一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是教學研究創新和發現的關鍵所在。選對題目成功一半,選錯題目徒勞一場。但選好題的前提就是要多讀書多看資料,多與同行交流溝通,多聽專家講座報告,厚積薄發。沒有這些做基礎,閉門造車想當然,是萬萬不可取的。
1.選擇理論空白
所謂理論空白,就是指該選題尚未有人涉及,這方面的研究論述不多,還沒有此類論文發表,是學科研究的理論空白區。既是理論上的空白,往往容易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能夠有理有據,文章容易被采用。所以,只要有可能,寫專業論文就要另辟蹊徑尋找空白,一方面容易突破,容易出成果,另一方面也容易在此基礎上立穩足跟,循序漸進,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深入研究和探索,形成一系列成果,從而成為這一方面的專家和權威。這也是做課題研究的重要選擇。
2.選擇學術爭論
所謂學術爭論,是指對某一學術觀點有不同的看法而進行的辯論、闡述或說明。往往是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研究和思考,并有了一定看法,在遇到別人不同的學術觀點時,覺得自己有獨到的觀點需要與之商榷,從而使問題得到進一步澄清。比如對“放羊式”教學的辯論,比如對體育課標的理解與運用偏差的爭論等,這種學術爭論必須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這是學術范圍內的爭論,而不是人身攻擊,要就事論理,不能惡語中傷,甚至挑起事端。寫作學術爭論,在推倒對方論題或觀點的同時,還要提出自己的獨到觀點,發表新穎的見解,有破有立,如果僅是反對或推翻對方的觀點,而提不出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文章是缺乏說服力的,也不可能被發表。有些是人云亦云,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聽別人說新課標存在如何問題,自己就跟著呼喊口號般地說如何如何不好,這樣是不能寫成論文的。
3.選擇案例與反思
針對某一個小問題入手,切口小易把握,就教育教學中某一件小事,課堂中某一成功與失誤的環節,做成案例進行分析與反思,寫成文字,與同行展開討論,從中總結出經驗與教訓。從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找出教育教學的真知與規律,從簡單中尋找不簡單,這是鍛煉青年教師觀察思考、辯證分析能力有效途徑。從微觀教學起步向宏觀教育邁進,這是青年教師快速發展的成功之路,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是彌足珍貴的。選擇案例,一定言之有理,表述實在,避免空泛,從案例中你認識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給同行提供了什么借鑒等,編輯老師也會對青年教師抱著愛惜、保護、扶持的態度優先考慮你的稿件。
4.捕捉靈感閃光點
靈感是人的思維形式的特殊表現,是創造性勞動的開始。搞音樂的靈感來了,一曲動聽的樂章就出來了;搞科技的靈感來了,一項發明創造出來了;搞體育的也同樣有靈感產生:有時在讀書(文章)時會立即產生一種寫作的沖動,有時與同行交流會突然就某一話題而產生新的觀點或新的想法,有時躺在床上就某一個問題會產生許多想法,而且越想越豐富……這些瞬間產生又很快會淡忘消失的信息,權且把它作為靈感,靈感出現的時機是不應該錯過的,要馬上記錄下來,待日后精心思考整理。其實靈感的十分之一是機會,十分之九是信息,只有不斷的學習,經常的交流,積極的反思,靈感才會經常顯現。靈感也是論文選題的重要途徑,靈感來了,思路開闊,下筆如流水。越讀書靈感來得越快,越撰寫靈感來得越多。
好的選題絕不會從天而降,也不會腦中固有,而是作者不斷學習、不斷思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的結果。不論選擇什么論題,都要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在某一領域具有領先位置,同時具有指導性,即能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誨,或引起思考、研究和商榷,甚至引起學術大討論。選題要注意從我們體育專業和教學實際出發,要選擇自己研究過的,并且經過深思熟慮的內容,對基層的一線教師來說選題切忌太大,忌好高騖遠,對年輕教師來講選題最好單一,切口要小,論述要精準專業,最好結合教學實踐,避免選一些與自己專業和崗位無關的大題、泛題、濫題。
二、論文的撰寫
撰寫論文,首先是搜集材料,閱讀學習材料,在學習中產生靈感,在閱讀中發現知音,從材料中尋找共鳴,為自己的文章做好理論支撐。其次是對占有的材料進行取舍、編排、整理和構建,理順其內在邏輯結構,推敲斟酌文字。
1.搜集材料
首先要博覽群書,充分占有材料。在充分閱讀的前提下,熟悉選題所在的領域的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能夠充分把握該研究領域的動態,做到成竹在胸。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網上查詢既方便又快捷,能夠在浩瀚的網絡資源,如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北京大學圖書館期刊等等書海中打撈出自己需要的內容。搜集資料既要搜集對自己有利的材料,也要占有與自己所選題目不利甚至相悖的材料,對不利的材料進行推究,洞察其中的矛盾所在。只有這樣才能確定自己所選題目是否具有科學性、指導性和可論證性,從而達到以理為據,讓讀者折服。
2.撰寫論文
現代論文撰寫,真正動筆的地方少了,動腦的時候卻多了,常常是將有用材料串聯成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文章,形成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如同人類食用了其他動物和植物的蛋白后,經過消化吸收變成了人類自己的肌肉及其他組織。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這話雖不提倡,但也有一定道理。所謂的“抄”,就是先以自己的思想構建好一個整體論述框架,然后再以相關內容作為補充,可引用他人的語言論述自己的觀點,借助成熟的理論支撐自己的思想,最后實現完美表達,而不是東拼西湊、改頭換面或通篇照搬,這時我們的大腦是不能偷懶的。
所謂的內在邏輯結構,就是使材料和論題之間具有邏輯推斷關系,一般來說,簡單的論文正文和題目就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推理,結構相對復雜的論文正文可能由多個邏輯推理組成,每一小推理,推出一個小論題,最后形成一篇理論層次和含金量較高的論文大篇。每一個小標題(論題)表達一個觀點或說明一個問題。論文的行文要通達順暢,讓讀者感覺文章不僅有嚼頭而且很爽口!一些枯燥的純學術性的讓人看不懂的論文,或是連篇累牘引用“某理論”“某觀點”,究竟有多少人閱讀?有些基層的老師也學專家教授般的推寵表格和數據,動輒統計學公式、卡方檢驗、標準差等等,很少文字表達,讀者不明不白,只好自嘆學識淺薄,不讀也罷!
3.規范論文
所謂規范論文就是說撰寫論文要遵循一定的章法,不能隨心所寫,文有章法卻無定法,作者的不同、內容的不同、風格不同,表現方式自然不同,但基本的程式是要遵守的。第一,規范文字,語言表達非常重要,這是論文外在美的體現,標點符號使用要準確合理,文通句順,意思表達才能明了。盡量使用專業術語,少使用土語、俗語,避免黑話、暗語,盡可能不用偏怪奇的網絡用語。規范使用現代漢語,恰當運用修辭手法,既能展示體育教師的儒雅風范,更顯體育人的文化內涵。第二,規范格式,不同的雜志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摘要、關鍵詞、正文字數等各有要求,基礎教育刊物與學報期刊截然兩類,必須“投其所好”。論文中的公式、數據、插圖、表格等要準確、清晰,應該是對論點的佐證和點綴,是輔料,不應該是主材,畢竟論文不是數據和表格展覽。第三,使用引論要注明所引材料的出處,以示對原作者著作權的尊重,引用他人的材料不宜太長,只要能夠有助于解釋或支持自己論點即可。過多的引用只會掩蓋和沖淡自己的論點。
4.潤色修改論文
論文基本成型后不可著急投寄,反復閱讀修改、推敲斟酌、修飾潤色,方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文章的寫作要注意語言的表達美,講求聲、韻、調的和諧,文字要鏗鏘有力,行文要富有激情,還要注意使用一定的修辭手法。用詞要準確,語句要通順,段落要清楚,避免歧義句出現,更要避免模棱兩可、欲說還休的表達方式。文章不厭千回改,佳作常自此中來。常寫論文的人都有體會,即使一篇很得意的文章,每讀一次都會發現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賈島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推敲”一詞就表明了他作詩的用心之苦。古代大詩人杜甫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說,足見其對語言的斟酌和錘煉功夫。所以說寫作并不難,只要用心作。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參考文獻:
[1]李愛秋.如何寫論文[J].徐州師范大學,高師教育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