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杰


中國有句俗話:墻倒眾人推。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智能手機市場,RIM(黑莓)和諾基亞這兩個昔日的手機巨頭已然成為眾矢之的。
早在今年年初,業內就開始盛傳RIM可能出售,而隨著財報的不斷下滑和新CEO上任,這一傳聞更甚。近日,RIM激進的股東再次提出出售建議,而且是拆分出售,即將手機業務和企業平臺分開賣給不同的買家。例如手機業務可以賣給三星或HTC;企業平臺可以出售給微軟或IBM。相比之下,諾基亞的命運也沒有好到那里去,雖然與微軟結盟的Lumia系列智能手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距離拯救諾基亞的標準還相差甚遠,于是乎被收購的傳言也此起彼伏。近日就有傳言稱三星可能會以150億歐元,即溢價71%的每股4歐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消息一出,諾基亞一直走低的股價竟然放量大漲6%之多。如此可見,這兩家企業似乎只有被收購才是唯一的出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誰會成為RIM和諾基亞最終的買家?亦或還有別的選擇?
先來看看RIM,先不說三星、HTC、微軟和IBM是否有必要收購它,筆者實在不明白的是,一旦手機業務和企業平臺分開之后,RIM的價值何在?業內清楚,RIM的優勢或者說之前的賣點就是依托于企業平臺,既然連RIM的整體都很難找到買家,肢解的RIM又有何理由吸引買家呢?
其實這涉及整個生態系統。雖然RIM在走下坡路,但它仍具有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中完整的生態系統,如果拆分的話,其手機業務與對手相比不但無異,而且還不如,那么三星和HTC自然沒有并購的必要。況且三星基于谷歌安卓系統的手機市場表現正如日中天,不但超越了蘋果,更將手機市場的老大諾基亞拋在了身后,與蘋果iPhone唯一的差距就在營收和利潤上。至于HTC,目前也處在利用自己的HTC One系列反攻的門檻上,面臨的是市場份額、營收和利潤復蘇的三重壓力。這種情況下,它們并購RIM的可能性都不大。更何況,它們還都有另一個選擇——Windows Phone。
說到企業平臺,RIM的安全性無可厚非。但這是否要與硬件、系統、應用結合才能得到最佳的體現呢?微軟向來是系統平臺綁定應用的企業,雖然由于諾基亞Lumia系列的上市,Windows Phone平臺近幾個月出現了好轉,但仍不足以帶動其應用,否則為何業內又盛傳微軟將推出針對蘋果iOS和谷歌安卓平臺的Office應用呢?既然如此,微軟憑什么要并購一個針對自己的系統而言只是個應用的外來企業平臺呢?至于IBM,包括傳言中還有的甲骨文,雖說也是企業級的用戶,但此企業級與RIM的企業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疇,所以它們并購分拆后RIM企業平臺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再來看看諾基亞,三星和微軟會是熱門買家嗎?前文分析過三星不可能并購RIM,但如果非要強加一個并購的理由,或許三星會看重RIM的企業市場用戶,與自己消費市場的定位形成一定互補。那么,說到三星并購諾基亞,甚至連一個牽強的理由都很難找到。此外,盡管RIM與諾基亞都處在下滑之中,但從營收看,RIM目前至少還處在盈利的狀態,而諾基亞則已經是連續的虧損,這也意味著如果三星并購諾基亞,業績壓力更大。
至于微軟是否會并購諾基亞,我認為,微軟是一家以系統和應用軟件為盈利模式的企業,之前雖然也涉足過手機(例如Kin系列),但均以失敗告終。與諾基亞合作的初衷,也是為了借助諾基亞龐大的市場占有基數,來推廣和銷售自己的Windows Phone系統平臺。但IDC的最新統計顯示,諾基亞Lumia系列手機第一季度全球出貨量僅為200萬部,這個數字不但遠遠低于蘋果、三星,甚至不及RIM、HTC。當然,這并非證明微軟與諾基亞的合作失敗,但至少讓微軟意識到如果要擴大自己Windows Phone的市場占有率,僅靠諾基亞一家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此時并購諾基亞的話,勢必會引發其他合作伙伴的警惕,甚至是疏遠。谷歌不是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嗎?不同的是,那時安卓系統所處的競爭位置要遠遠好于現在的Windows Phone。所以此時并購諾基亞,對于微軟無異于丟未來的西瓜,撿現在的芝麻,得不償失。
如此看來,RIM和諾基亞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走出陰霾和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