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會
高中生物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突出了面向全體學生、面向21世紀的總體要求。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中生物教師要共同探究新的教學策略,轉變教學理念,研究新課程改革后生物高考題的演變,以增強生物備考的針對性。
一、改進導入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前后聯系導入
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認知基礎具有全面的了解。有些教學內容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已經初步涉獵過,在高中生物教學新授內容教學時,可以進行前后聯系,自然地過渡到新課教學。例如,在開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以前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簡要回顧,以消除學生進入新課學習時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聯系生活導入
教師在教學生物時,要緊扣學科特點進行導入。生物教學內容與學生所生活的環境具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如果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切入新課教學,就可以發揮出較好的效果。例如教學“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當地環境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就會明顯提升,這樣有助于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3.運用媒體導入
以多媒體為主要代表的現代教學手段,為高中生物教學成效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新課導入環節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可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倡導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模式,是模擬科學家面對疑難情境,收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資料,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式教學能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在本質上保持一致,因此學生在學習中應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主動探索而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并發展自己的個性。
1.精心設計問題。
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教師要運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自主發現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內驅力。
2.講究提問技巧。
首先,課堂提問不能與教學內容脫節,語言要準確,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否則不管課堂提問多么別致、精彩、吸引人,都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會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而過于單調、嚴肅、呆板的課堂氣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抑制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可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前提。最后,教師的提問,必須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征出發,引人入勝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3.給學生提問的機會。
學生有疑而問是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袒露心聲的學習過程的表現。單純的師問生答往往不是平等的對話。教師要營造平等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勇于提問,點撥提問技巧,培養學生善問。特別要注意的是老師不能主動把問題提出來,而是要誘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4.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全方位地參與到課堂的各個環節。生物學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在思想上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探究式教學能讓學生自主地觀察生命現象,探索生命本質,獲得生物學知識,因而能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探究能力,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探究式教學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生物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學探究能力,在師生對話、生生討論中,實現師生思維的有效碰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探究式教學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培養高中生探究問題的思維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自主地、科學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同時注重實踐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去,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三、有效教學的策略
1.組織策略。
教師應當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基本作用是創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要以各種適當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的熱情更加高漲,使課堂生機盎然。在實驗失敗或討論出錯時,教師應給予及時指導,并肯定其探索精神。教師要做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學生的朋友和知己,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者。教師應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研究教學目標,并具有一定的彈性;要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習慣,把老師對課堂的管理變成師生共同交往的過程,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創新思考的習慣。
2.備課策略。
課程標準明確強調生物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教師應著眼于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生物學學習活動。因此,備課要考慮怎樣組織活動,要從重點考慮怎樣講過渡到更多地考慮怎樣組織活動上。認真研究教案。備課時盡可能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師自己。抓好“三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也是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率的關鍵。
3.上課策略。
包括教師運用語言的策略,教師引導學生活動的策略,構建課堂教學環境的策略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策略,等等。教師運用語言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師怎樣講,另一個是怎樣問,即講授策略和提問策略。
4.講授策略。
概括起來就是講授要“精、準、活、趣”。提倡要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什么創意和困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有的放矢地講。講授做到“精、準、活、趣”,才能實現有效教學。
新課標的實施為我國高中學生基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新編高中生物教材的鮮明特點,為進行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的嘗試與探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課標對教與學都具有很強的挑戰性,從而對我國高中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先吃透新課改精神,針對新教材的新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廣泛調研,然后加以變通,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做適當的調整和處理,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才能設計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好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高中生物教學新課標,我國必須加強對高中生物教師的培訓與學習,通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能力來促進新課標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