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摘要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中職生,其體育態度及行為將關系到他們的體育參與健康水平。本文通過對廈門部分中職生的體育態度及行為的調查,來探討目前中職生體育參與中的各種現象及原因。以引導中職生積極、科學地參與體育鍛煉,提高中職生身心健康水平并為教育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建議。
關鍵詞中職生課外體育參與廈門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
為研究的方便,本研究選取廈門電子職專、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和集美區職業技術學校的300名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對其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7份。
1 廈門市中職生體育態度
體育態度對體育參與行為具有重要影響,它是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綜合表現。在體育鍛煉價值的認知方面,多數廈門市中職生能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健身和娛樂價值(見表1)。這說明目前我國中職生對體育的認知總體上比較樂觀,對體育鍛煉有一定的了解。
在對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方面,大多數中職生表示“比較喜歡”,且有1/3的男生特別喜歡,而近1/2的女生對待體育鍛煉的態度只是一般,并存在個別不喜歡的現象,但也表示體育鍛煉是必要的,這也表明了高中階段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的差異存在。再對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方面,選擇“學習緊張也鍛煉”占24.2%,選擇“有時間就鍛煉”的占55.6%,認為“鍛煉可要可不要”的占17.2%,可見,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有著積極的態度。
2 廈門市中職生體育鍛煉行為
從調查結果看,廈門市中職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次數集中在1~2次,其中男生參加5次及5次以上的比例多于女生,但也有一部分男女生一周都不參加體育鍛煉。在調查中還發現,2/3的學生從來都沒有為自己制定過體育鍛煉計劃,即使有制定過,也沒能完成計劃中的計劃。這說明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自主性、積極性不高,女生表現比較明顯。當然這背后有多種原因,如沒時間、缺器材、無人組織、缺乏指導等。造成中職生體育觀念和行為方面事實上的背離現象。
在每次鍛煉時間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廈門市中職生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所持續的時間30~60min,占39.4%,其中男生持續60min以上的占31%,而33.3%女生鍛煉時間持續集中在20~30min,還有一小部分每次鍛煉時間持續在10min以下。男生的運動強度大都掌握在中等出汗,且有33.3%的男生參加體育鍛煉程度出現大汗淋漓,而女生基本上掌握在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程度上,且在參加完體育鍛煉后大部分都會感覺到身心適宜,常快樂、有活力,可也存在著沒有感覺的現象。中職生參加體育鍛煉所持續的時間總體上看比較樂觀,男生無論在鍛煉次數、時間、運動強度上都明顯于女生,且更具有主動性。其中,每次所持續的時間60分鐘以上的男生占31%,女生占10.5%;30~60分鐘的男生占45.2%,女生占35.1%;10~20min的男生占9.5%,女生占15.8%;10min以下的男生占4.8%,女生占5.3%。
廈門市中職生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體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見表2)。同時調查也顯示,學校教授內容和學生喜歡的項目之間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有91.2%的學生聲稱他們所喜歡的體育項目學校并不是全部都有,并且61.6%的學生對學校的體育課的授課內容、形式不大滿意、一般,他們認為體育課上所學的內容在平時健身鍛煉中實用性小,所以對體育課產生厭惡之嫌,這些行為嚴重影響到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在鍛煉場所方面,調查數據顯示(見表3):男女生大部分不會去經營性且條件更好的場所鍛煉身體。
在參與方式方面,廈門市中職生喜歡與朋友、同學一起參加體育鍛煉,且男生更加明顯,90.5%的男生選擇與朋友、同學一起鍛煉,而這一選項的女生是63.2%,但是22.8%的女生選擇了個人鍛煉。
另外,在影響廈門市中職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中,主要因素體現為學習任務重、沒場地器材、沒人組織、不知道怎么鍛煉。
3 廈門市中職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
廈門市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具有多樣性。在調查中發現(見表4),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為了減肥健美占45.6%,比男生的比例高,說明女生追求的主流是健康、體態美,且男生較女生愛在體育鍛煉中表現自己,體現自主化,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目的集中明確,懂得運動對身體健康有益,這就為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奠定了基礎,但個別學生對體育鍛煉存在應付的態度參與,這是不良現象。

4 促進廈門市中職生體育參與的建議
根據以上研究,筆者認為,要促進廈門市中職生的體育參與,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加強終身體育意識教育。可以通過課余時間開展各種豐富的健康教育課,鼓勵學生從更多渠道了解體育鍛煉的價值和重要性,強化健康意識,加強體育知識的教育,用具有說服力的實例來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綜合價值,明白“體育第一”、“健康第一”的道理,培養中學生積極的體育參與意識,促其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其次,采取各種方法提高體育參與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適當地改變傳統授課形式與內容,并在課余多舉行“娛樂性多,競技性小”的體育活動,多方面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在鍛煉中樹立成就感,從而推動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學校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設立俱樂部或體育協會等組織機構,通過體育教師的傳授和指導,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掌握自己所喜歡的體育項目,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鍛煉的能力。
再次,完善體育設施,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教育部門應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合理安排學習與鍛煉,采取措施加大學校體育的改革,從資金到師資力量,都應做到完備齊全,才能做到宣傳的效果,學校應對場地器材加以改善,尤其是要滿足適合女生所需要的體育設施,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形成終身體育觀。
參考文獻
[1]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4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8號.學校體育工作條例(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5912.htm
[3]邱遠.對廣東省中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及其對策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26(4):95-98.
[4]趙少雄,杜秋香,黃天雄.海南省中學生參加體育態度的調查與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20(4):91-93.
[5]吳家琳,吳維娜,蔡永健.廣州市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4):1011-102.
[6]楊建文,張虎祥.蘭州市高校實施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5:14-16.
[7]辛利.廣東相對不發達地區中學生體育活動的態度及其行為特征初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2.12(3):51-52.
[8]吳逸冰.對中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的調查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2):121-122.
[9]周曙,劉智.湖北省中學生對待體育課態度的現狀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4):101-105.
[10]任素卿.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J].當代教育科學,2003(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