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后成為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和群體動力學研究先驅的威爾弗雷德·比昂(Wilfred Bion),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擔任坦克指揮官。對于大多數從未坐過坦克的人來說,坦克是一個非常狹小的“工作環境”。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比昂卻獲得了許多關于小群體行為的知識。戰爭結束后,比昂開始思考,如何將他在服兵役時掌握到的一些知識運用到醫學治療上。他的研究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但他卻并不善于語言表達。在一次學術論壇上,大家對他的學術報告充滿了期待。據說,比昂走上講臺,看著座無虛席的禮堂,只是尷尬地說了句“大家好”,就草草地結束了演講。
在人們當眾發言之前,可能很多想法都會涌現在自己腦海里——恐怕當年比昂也是這樣。但能不能將自己的想法清楚地闡述出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領導的奧秘》一書中,作者對人的內心世界給予了相當多的關注。作者堅信,沒有任何一個個體是一座孤島,每個人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必然產生相互作用,尤其是領導者如何對那些與其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施加影響。
本書中所包含的很多評論和結論,都是以對領導行為的大量研究為依據的。這本書看似很學術,實際上卻是一本地道的管理者“業務手冊”。書中很多練習讓渴望了解更多關于領導行為的行政人員——即想改善自己的領導效率的個人——積極地參與進來。
本書雖然傾向于實踐,卻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告訴讀者“如何去做”,同時這也是對領導行為本質的一種嘗試性思考。雖然書中一些內容并不是最新的,但是那些沒有披著金光閃閃的“新穎”外衣的想法,不應因此而被遺忘。建議讀者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讀這本書,并以批判的眼光來評估自身的經驗。叩問自己如何處理領導行為,如何實踐有個性的領導風格,是否為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領導者做出計劃和實踐,有沒有做到言出必行,有沒有努力讓自己做到盡可能的高效等等。
還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只青蛙正趴在池塘中央,四周被鱷魚包圍,青蛙完全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逃出困境。這時,它抬頭看到一只落在樹上的貓頭鷹,就問道:“聰明的貓頭鷹,請幫幫我吧!我怎樣才能既不被鱷魚吃掉還能順利過河呢?”貓頭鷹說:“很簡單,用力拍打你的腿,這樣你就能像我一樣飛起來?!鼻嗤苈爮牧素堫^鷹的建議。就在它掉進水里被一只鱷魚猛然吞進肚里之前,它問貓頭鷹:“你為什么給我提這個建議?我馬上就要被吃掉了!”貓頭鷹說:“對不起,我只對想法感興趣,把想法付諸實踐可不是我喜歡干的事兒?!?/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不少組織所制定的策略當中,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能夠被有效地付諸實踐,大多數人并不擅長將設想和行動同步起來,也不擅長將想法和實施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所有負責出主意的人,都需要考量人們將這些主意付諸實踐的能力,而僅僅盯住中心點并不能讓空想家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領導者想要成功,必須既了解理論,更了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