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成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有效性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是保證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練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條件。本文就數學教學中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以期為初中教學效果的達成,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實施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求講效率、求效果,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經常鉆研教材及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材的難點和重點,通過研究自身,定期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要經常學習與交流,積極向同事請教和自我反思,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合理教學計劃并及時調整,做到分層教學,合理評估,教師應教無定法、學無定法、研究每位學生,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成就感”,經常換位思考,掌握學生動態,并指導學生掌握自學能力,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熱情。而有效教學則是說教師采用多種手段和方式,盡量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高質量的初中數學教學目標,幫助初中生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1 初中數學教學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實踐活動中的數量與空間的表現關系。數和形作為數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數形的矛盾統一是促進數學學科發展的內在動因,這一動因始終貫穿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促進數學知識應用向著深遠的方向發展。有兩點值得我們重視,第一、圖形的性質將諸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及數量關系都簡單化和形象化,使人直觀感受到;第二,代數問題通過圖形問題來體現,從而獲得準確的結論。“數”與“形”兩者相互之間的不斷轉化與滲透,一方面有效的拓展了解題的思路,另一方面使得數學解題顯得更為簡潔,成為研究與追尋數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數學領域連接數與形這兩者之間的橋梁就是數形結合思想。通過把數形結合滲透進中學數學中,研究數形結合的觀點,就是把研究圖形的性質通過數量關系的討論來進行,我們還可以通過圖形的特點來對數值之間的關系做出表達。數形結合思想能夠實現數字與圖形相互之間的證明、補充與啟發。
數和形結合在一起就是數軸,數軸很好地把點與數之間的關系揭示出來,這樣數量關系就能通過幾何圖形而做出很直觀地反映和描述。例如:在原點兩旁到原點距離相等的兩個點,他們所表示的數就是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它本身也就是原點。如下圖所示:

數形互補原則和等價轉換原則是數形轉換應遵循的原則。在教學中如需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還要培養學生以下能力:獨立觀察圖形并找出圖形中所蘊含的數量關系;正確把握“數”與“形”之間的關系,達到以性識圖,以圖識性的目的。
2 情境引入課題的應用
“學習數學要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能夠幫助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情境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這是《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這就給教師提出了要求,教師應創造能引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情境以滿足學生年齡、審美需要和心理特點,以便點燃學生思維火花,使學生有興趣學習,讓他們愿意積極嘗試、滿足學生探索創新的愿望以及對數學的向往,以更好的實現新課程對中學數學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探究情境、創設游戲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故事情境、創設實驗操作情境等各種情境使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探究情境創設的運用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在探索與合作中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感受到學習也有探索的樂趣。在講函數時,在直角坐標系中,要求出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可讓學生自主探究求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有幾種方法,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最后自己總結出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方法,即用 “補”或“割”的方法進行解題。這樣的探究過程練習,學生不但學會了如何學習,也能夠主動地參加探究,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
3 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要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
數學教學的基礎是初中數學,要求教師把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寓于素質教育之中,讓全體學生都能熟練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養成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數學的要領,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活動是種雙邊互動活動, 需要教師和學生都積極參與。雖說學生成才的關鍵在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但也不容忽視,學生還是起決定作用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能夠科學的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激發和引導。
3.1 認真備課
備課能夠搞好課堂教學,開展有效教學。從宏觀方面說備課,教師就應具備豐富的知識、堅實的理論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學習和積累,才能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給教師帶來的各種要求。從微觀方面說備課,教師應吃透教材內容,把準知識體系以及理論框架, 能夠做到邏輯嚴謹、條理清晰和層次分明, 對每堂課要講的各種基本概念都要心中有數,講課時交待清楚,這樣學生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理解和記憶。筆者認為備課時還要關注以下兩點:一要讓課堂的內容系統化、形象化、完整化,更要總結分析,讓學生掌握并理解所學內容。二要和學生成為好朋友,經常和他們談心,明白學生的思想和要求, 這是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也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3.2 開展有效教學關鍵在于用心講好每節課
教師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需要講好每節課,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全身心投入進去,要把自己融入到課堂中,做好角色的定位,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表達所要講授的知識,才能夠用自己的情感魅力和淵博的知識去教育和引導學生并能產生較好的課堂效應。這不單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還要求老師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4 談教學方法的創新
各類學校都把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每位學生的必修課,進入高年級同樣也要考數學,所以老師和學生都很重視,但數學課卻使老師和學生感到難教難學,這是因為數學結構嚴謹、理論深奧,而且題型多變,這就要求數學工作者不斷探索出教數學的新方法,開拓新思路,不斷思考如何提高數學學科教學的方法。但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數學內容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特點相互融合是很重要的,要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將知識變成有興趣特點的載體。
學生對趣味性與知識性融合都很有興趣,因為這樣能給學生帶來愉快的求知情境,能夠啟發和推動學生積極思維,對基礎知識加以理解,同時也能培養良好的思維,這被認為是提高數學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應當做到數學教學貼近生活,融入實際,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運用數學。通過了解數學發展史,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數學是來源于生產生活實踐的,它發展的每一步都有人類生活的印記存在。由于數學是貼近生活的,所以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數學也是融入實際的,所以數學教學也不應與生活脫節。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數學從“玄妙”拉回現實,使之更服務于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我國目前的教育,仍有單純傳授知識的現象發生,教師講得筋疲力盡,學生聽、昏昏欲睡,沒有一點興趣,難道數學課真的就這么索然無味嗎?其實不是這樣。數學課是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存在的,也包括許多現實內涵,只要我們把握好,挖掘出它的現實性,學生上數學課便會興趣倍增、活躍參與。
比如給學生講拋物線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張張具有美感并類似拋物線形狀的山谷圖片,然后引入拋物線的部分知識,學生就能輕松地把數學和生活中的現象聯想起來進行思考了,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無處不在,很快就拉近了與數學的距離。其次,聯系實際展示數學美,創造求知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對于處在十五六歲的“花季”學生來說,他們有很強烈的審美需求,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教會學生怎樣去鑒賞數學美,培養學生擁有欣賞數學美的知識和能力,這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也很關鍵。學生通過對數學美的欣賞而學習數學知識,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角度、深層次充分挖掘,精心創造具有數學美的求知情景意境,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提高鑒賞數學美的能力。同時把解決數學難題當作一種樂趣,在樂趣中輕松掌握知識要點,以達到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李立保.淺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20).
[2]汪萍.關于打造有效的中學數學課堂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上),2011(1).
[3]南旭輝.提高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J].甘肅教育,2009(24).
[4]王懷忠.關于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06(2).
[5]孫有哲.關于中學數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
[6]許可.中學數學教學方法與人的素質培養[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