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敏 吳金洪
摘要:《圣經》是世界上印數最多、發行最廣、翻譯文種最多的書籍,其影響范圍不僅局限在宗教領域,也早已滲透到了政治領域。本文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數據論述美國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所體現的《圣經》語言。
關鍵詞:美國總統就職演說《圣經》語言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233-01
《圣經》是古希伯來人的經典。在英美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它具有獨一無二的影響。早在170多年前,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提到,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到處都對人們靈魂發生強大的實在影響的國家”;在這個國度里,基督教“是一個基礎鞏固和不可抗拒的存在”,并“對美國人的思想保有巨大的控制力量”[1]。由此可以看出,《圣經》在美國人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政治演說是針對國家的內政事務和外交關系表明立場、闡明觀點、宣傳主張的一種演說,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中的演說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政治演說。為了實現將施政綱領、政治觀點和履行上帝的召喚以及為拯救人類而努力聯系起來,美國總統們大多把《圣經》看作為莊嚴神圣的象征,在就職儀式上他們大多親吻《圣經》并手按《圣經》宣誓,以此來感謝上帝的保佑,從而增強民眾對于其政治主張的認同感。
美國從建國至今,共有43人擔任總統,除了5位未發表就職演說外,其余38位,從華盛頓到奧巴馬,均在每一任期開始時發表就職演說,至今共發表演說56次[2]。本文分析美國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體現的宗教因素,以此說明《圣經》對美國人的深遠影響。
1直接引用《圣經》中的名言警句
在就職演說中直接引用《圣經》中的名言警句,能夠增強總統自身的感召力。這一點在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的就職演說中可見一斑:We remain a young nation,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3].
句中的“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源于新約格林多前書第13章第11節,原文為“When I was a child,I spake as a child, I understood as a child,I thought as a child:but when I became a man,I put away childish things.”意思是“丟棄孩子氣的事情。”通過引用,奧巴馬有力地表達了美國需要拋棄以往落后陳舊的理念,使思想從孩子氣的幼稚走向成熟。
2弘揚《圣經》中的基督教思想文化
《圣經》作為基督教的經典,其弘揚的高尚的精神、明智的理性和崇高的信仰是美國發展的精神源泉和道德支柱[4]。其中,自由和民主的思想更是源于基督教文明的平等觀念。這使得在歷任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均會強調這一觀念,以使其在美國社會中得到弘揚和傳承。由此可以看出,林肯主張我們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而都抱好感,要用一顆真誠寬容地心來看待種族的差異,這表達了他想要解放黑人奴隸的思想,從而使每一個人真正實現自由和平等。
3借用《圣經》詞語
《圣經》語言的主要特點是古雅莊重,而在就職演說中借用這些高雅的古語,能讓聽眾肅然起敬,從而保持儀式的莊嚴和神圣性。例如奧巴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運用了midst和amidst這兩個古語,顯得非常的莊嚴和得體,并讓聽眾產生強烈的畏敬之感。這樣的演說能夠消除或減輕聽眾的抵觸情緒,從而實現其所主張的政治目的。
4模仿《圣經》語言結構
《圣經》語言樸素古雅、清楚易懂,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深入人心,影響深遠。在就職演說中,如果模仿和借用《圣經》中的語言結構,就能極大地增強語勢,營造良好的演說氛圍和環節,從而增強聽眾對演說者的認同感。
4.1 段首用語的重復使用
段首用語的重復是《圣經》語言的一大重要風格特點,其表現為重復段落開頭的一個詞或一個詞組。在演說中使用這種語言結構既能增強演說的節奏感,又能很好地突出重要的內容,使聽眾印象深刻。例如,尼克松1973年1月發表的連任就職演說辭共重復使用“Let us /Let each of us…”句式高達20次,這種用祈使句的形式形成的段首用語的重復能夠增強請求和呼吁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從而更加具有說服力。
4.2 平行結構的使用
在《圣經》中平行結構和排比式比比皆是。在演說中使用這些平行結構,可以使得演說扣人心弦,并使聽眾在聽后變得激情澎湃。例如在肯尼迪總統1961年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大量使用了這種平行結構:
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
To those new States whom we welcome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control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
To those peoples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across the globe st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isery, we pledge our best effo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lves [3]…
這三個“To those…we pledge”的平行結構的使用,使得他的演說既充滿語勢,氣勢磅礴又顯得正式和莊重,其聽者也深受其感染并積極響應其號召。
5結語
《圣經》在西方國家廣泛傳播,它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國家,更是使《圣經》在美國的政治體制、社會生活和國民心理上起著關鍵的主導作用。在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大量地使用《圣經》語言能夠幫助新任總統拉近和廣大民眾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更快、更容易地獲得民眾的支持和信任,進而讓民眾接受并支持他們的施政綱領和政治思想。
參考文獻
[1] 張宇燕,高程.美國行為的信仰根源[J].國際經濟評論,2007.
[2] 黃運林.從圣經看美國總統就職演說[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3] 梁曉.奧巴馬就職演說辭的宗教因素[J].今日南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