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英
隨著網絡的觸角延伸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之中,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也是比較正常的教學模式。通過網絡搜索,計算機網絡教學處處可見,涉及面十分廣泛。
1網絡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而計算機網絡具有虛擬、開放、學生自主度比較高等特點,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各不相同,因此網絡教學與傳統的教室授課教學有很多地方都不同。首先計算機網絡教學是動態的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的動機一般隨著學習過程中課程的設置有比較大的變動,如學習的人員會出現中途離開學習場所去做其他事情等等現象會常有發生。學生的學習的動機不明確,因此網絡教學人員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動態信息以及相關因素進行翔實記錄,便于網絡教學的教師和學習者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觀察學員的學習動機強與弱,以便進一步反思和干預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其次,計算機網絡授課時間、地點、場所、環境都不固定,會產生不確定的因素。在教室課堂進行教學,由于課堂環境中有固定的學習時間表、固定的學習環境和固定的人際環境,即使學習者自身約束能力比較弱,也能從外部獲得相對穩定的學習動機。但是計算機網絡教學,由于網絡學習缺乏課堂教學中的固定條件,學習者的動機主要依賴學習者的自身的個體特征來維持,但是每個學習者都有不同的個性特征,使其學習動機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通過前面現狀的分析可知,計算機網絡教學會存在很多不利教學的因素。由于網絡環境中存在海量的資源,以便學習者學習,但是這種大量的資源除了滿足學習者學習的需要之外,也會導致學習者的信息迷航。主要表現在學習中漫游,迷失了方向,很容易走神。主要原因是,由于長時間的坐在計算機面前,通過網絡來學習消耗了學習者有限的注意力資源。不知不覺有的學員就會把注意力分散在其他與學習無關的網絡信息上面去了。這樣就會浪費學習的寶貴時間,對學習資源也是一種浪費。損耗了學習的時間。同時這樣也會導致學習質量較低,沒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的目的,降低了教學質量。不能完成學習的目標。
2計算機網絡教學課堂授課中的主要內容
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教師就可以安心的走進教室授課。授課中,需要注意這些方面:第一,在腦海中回顧課前準備的教學內容;第二,上節課相關知識的溫故,適當的給學生進行總結,最好編成口訣讓學生易理解,易記憶,從而使學生在腦海中能牢固的掌握,并且逐步完善前面所學的網絡知識,找出其中的規律性;第三,新知識的引導,對于新知識要闡明其意義,結合實際中的網絡現象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生正好處在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年齡,教學中最好將授課內容與現實存在的相關現象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以欲擒故縱的方式引導學生去處理網絡問題;第四個方面,新知識的總結歸納。教師為學生進行總結,為一本書學完后知識能形成體系做好準備。
網絡知識多數程度上考察的是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在最初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現實中的事物的形狀,然后鼓勵學生自己來畫圖或者剪紙,讓他們充分領會事物的空間感官。
這里以編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發現和解決網絡問題為例,詳細講解該教學方法。網絡知識嚴格的推理方法和嚴密的邏輯性容易使網絡知識課的教學陷入枯燥而乏味的境地,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給學生講授網絡知識知識的同時,我們可以把所要講的網絡知識知識及其相關的背景知識編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有滋有味地學習,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網絡知識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能熟練的掌握教學中的知識點,有時需要編一些口訣讓學生易理解,易記憶。網絡知識這門課程的公式與法則相當多,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識記網絡知識公式與法則的技巧,僅僅“靠死記硬背”,不僅難以將公式法則記牢,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網絡知識公式法則過于繁難”的心理而喪失學習網絡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有關網絡知識公式與法則的特點,盡可能地將它們編成歌訣或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識記,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
3網絡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
激發學生學習的策略,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實現。首先建立可選擇的課程項目以及豐富的教育資源。其次要加強網絡教學的互動環節,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師生互動。最后,學生本人也要進行自我反思,完善學習內容。
豐富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不僅能對學習者的學習給予支持和激勵,而且能使學習者的進步得到記錄,學習的結果或產品得到保存。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遠程學習,能模擬真實情境,使學科內容具有高度的真實性,能使學習過程更為有效。特別是超媒體能使學習者以非線性方式接觸信息,超鏈接使學習者對相關思維鏈接的追蹤成為可能。學習者可根據需要開發大量的深層信息,并且可以自定步調與學習材料進行雙向交互,可以按照自己選擇的路徑學習。課程項目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讓學生從學習的開頭就對該課程項目充滿興趣。
學習者在一邊進行網絡的自我學習,一邊對該次學習的效果進行自我反思。以此不斷提高網絡環境下抵制其它誘惑的自律能力,并且不斷改進學習策略,以提高自我調節能力為目的。每一次自主學習結束后,都對該次自主學習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效果進行對比,發現自身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不足,進行自我反思。并且每次學習之后,相信自己能力可得到提高時,心理動機將會得到激發。對下一次的自我學習更加充滿信心。這是一種提高自我調節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學習者對自主學習的一種覺悟。
參考文獻
[1] 李冬,韓永國.網絡學習行為個性化引導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
[2] 李寶敏.遠程教育中學習者對網絡學習環境需求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3).
[3] 張萍,唐國菊.國內網絡學習動機研究的現狀和啟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1(4).
[4] 劉群藝,劉鐵志.“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初探—— 一個基于“北京大學教學網”的實證案例[J].遠程教育雜志,2011(2).
[5] 錢春良.網絡學習環境下的四步閱讀教學模式[J].浙江現代教育技術,2007(4).
[6] 柳春艷.論網絡學習中的諸因素與學習心理的辨證關系[J].現代教育技術,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