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忠

三天精彩紛呈的魔術表演,足以讓昌平在全球魔術界一夜成名,昌平也由此拉開了建設“魔術之都”的序幕
自從臺灣魔術師劉謙登上2009年央視春晚的舞臺,魔術熱可謂是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文化現象之一。日前,昌平攜手全球“魔界”高手,則又為此增添一筆華彩。
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文化部、中國文聯、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文化部藝術司、文化部外聯局、中國雜技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資辦、北京市文聯、北京演藝集團和昌平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亞洲魔術聯盟、中國雜技團和北京雜技家協會共同協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在昌平體育館舉辦,匯聚了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位“魔界”高手,給無數的“魔迷”們帶來了串串驚喜。
三天精彩紛呈的魔術表演,足以讓昌平在全球魔術界一夜成名,昌平也由此拉開了建設“魔術之都”的序幕。
魔術盛會“誕生記”
要想搭乘魔術熱的東風發展中國魔術產業,需要找到可以影響更多人的“魔界”人物或者事件作為切入點,而這一硬性約束恰恰也是國內諸多區域對魔術產業“有心無力”的重要原因。
昌平顯然不用為此擔心,2011年12月21日,在第八屆中國雜技“金菊獎”第五次全國魔術比賽中,昌平文化館魔術師胡金玲憑借魔術《敦煌蓮想》摘得金獎,成功躋身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魔術師之列。
象征著中國魔術界最高榮譽的“金菊獎”被來自區級文化館的魔術師獲得,使昌平在中國魔術界“一夜成名”,也為致力于打造區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昌平提供了新的平臺。
但即便如此,當昌平區提出要舉辦國際魔術大會之時,依然讓外界始料未及,其實就連昌平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以一區之力能否創辦一個成功的國際流行文化盛會?
“這在世界上是有成功先例的。”從一開始就對昌平這一設想持贊同態度的亞洲魔術聯盟主席戴武琦認為,聞名世界的法國電影節、英國國際拉丁舞、交誼舞大會等一些國際高端文化品牌活動,是在法國戛納、英國黑池等小鎮逐步發展起來的,昌平作為中國首都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文化底蘊,還是國際影響,都具備成功的可能。
“在魔術的發源地舉辦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是海內外華人多年的夙愿,很有必要。”戴武琦指出,魔術最早起源于中國、古埃及和古印度,是由中國道教、古埃及天主教、古印度佛教在傳播教義過程中逐漸形成演變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古埃及和古印度均出現了文化斷層現象,唯有中國道教一脈相傳,形成了獨特的“魔術”文化,并成為廣義上雜技的一個藝術分支。
戴武琦的肯定打消了昌平最初的疑慮,而籌備的過程更是帶給了昌平連串的驚喜。北京市文化局局長肖培在聽取昌平籌備進展匯報時指出,北京市在文化領域缺少大型的國際品牌活動,應該把昌平魔術大會升格為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更令人眼紅的是,北京市副市長魯煒在視察昌平時提出,作為國家文化中心,北京需要類似北京國際魔術大會這樣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品牌作支撐,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正式升格為北京市政府聯合中國雜技家協會等單位主辦。
還不止于此,文化部、中國文聯在得知昌平籌備北京國際魔術大會的信息后表示,作為魔術的發源地之一,魔術只有在中國的發展沒有出現斷檔,文化部、中國文聯愿意成為北京國際魔術大會的主辦單位,發韌于昌平的魔術大會由此正式升級為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
伴隨著主辦單位的一路升格,昌平籌備舉辦國際魔術大會的意義也不斷被重新定義。各界均對于昌平區選擇魔術這一新興文化業態給予高度評價,昌平區提出樹立文化立區、文化強區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舉辦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恰恰就是一次具體的實踐,可以迅速提升北京昌平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國家、北京市之所以支持國際魔術大會在昌平舉辦,還緣于昌平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厚的旅游資源、越來越堅實的經濟基礎、越來越優化的人文環境、越來越濃郁的文化氛圍,特別是昌平區作為北京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機構聚集區之一,科教資源非常豐富,在為昌平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同時,也為國際魔術大會提供了不竭的創新動力。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表示,通過舉辦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昌平著力打造文化精品和特色品牌,大力發展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將不斷提升首都城市文化品位,確立北京在全國的文化中心和示范引領地位,推動北京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教育、體育等融合發展。
世界矚目“金長城”
業界反映的熱烈程度超出預期,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形勢也足以讓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充滿吸引力。
“昌平原來想今年先辦起來,之后再慢慢創造國際影響,現在看首屆大會就已經確立起了昌平在全球魔術界的地位。”昌平區委宣傳部部長余俊生介紹說,大會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魔界”高手踴躍參與。西班牙的著名幻術師勇格,魔術界奧斯卡大獎得主曼德瑞克斯,韓國魔術師柳豪鎮,中國魔術師李寧、胡金玲等“魔壇”大師亮相開幕式晚會現場表演,閉幕式邀請劉謙進行專場明星魔術表演,這在世界“魔壇”史無前例,除此之外,20位世界各個賽場的金獎獲得者分別就舞臺和近景魔術進行巔峰對決,爭奪中國國際魔術大會創辦的“金長城”獎杯,也進一步凸顯了大會規模與檔次。
橫空出世的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誕生的時機恰到好處,適逢蒙特卡洛“金魔棒”杯國際魔術比賽因全球金融危機而停辦。“僅在籌辦期間,全球魔術界便人人皆知中國有個‘金長城”。戴武琦稱,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已經成為了目前全球魔術界最有影響力的活動,“金長城”杯不僅沿用了“金魔棒”確立的只有世界各地魔術金獎獲得者才有資格參賽的最高標準,而且超出了“金魔棒”6名選手進行決賽的人數限制,達到了10名,并增加了近景魔術的比賽單元,全世界具有影響的魔術聯盟主席都來到了昌平擔任大賽評委,昌平在世界“魔壇”的首次亮相便一舉超越前者。
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國際魔術大會的舉辦不只是一次短暫的文化娛樂活動,更是昌平整合魔術資源,發展魔術產業的重要平臺。
國內惟一獲得過“金魔棒”獎的魔術師李寧就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魔術產業正處在一個趨于上升的、發展的、開放的階段。但中國魔術產業發展比較零散,魔術師往往各自為戰,國內魔術產業沒有實力聚合優秀的魔術人才,所以魔術產業急需一個平臺,一個為聚合優秀人才而打造的平臺。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特別是大會設立了頂級榮譽“金長城”獎杯,無疑將可擔當李寧所說的平臺重任。有了這個平臺以后,魔術不僅僅是一項娛樂活動,還可以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比如魔術可以帶動教育產業、魔術道具及衍生產品生產、魔術主題會所、魔術演藝消費,以及餐飲、旅游等等,這個平臺能夠打通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形成產業鏈。
事實上,這一平臺的整合能力已經開始顯現。首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舉辦期間,世界魔術聯盟及相關魔術機構已紛紛落戶昌平,并與昌平區政府簽訂了共建“魔術之都”的框架協議。
借助首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的轟動效應,為持續發揮平臺對產業的整合促進作用,昌平區政府決定,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將每兩年舉辦一屆,并重點打造金長城魔術大賽品牌,與此同時,昌平還計劃與之交替舉辦每兩年一屆的亞洲大學生國際魔術大會。魔術在昌平已迅速成為對外的文化名片。
“魔界”尋金下一步
“舉辦國際魔術大會是昌平建設“魔術之都”的一項重要活動,只是昌平建設‘魔術之都的開始,通過一系列魔術文化活動的開展,昌平將不斷打造區域特色文化品牌,推動魔術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進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昌平區副區長劉淑華如此表示。
這預示著,自首屆國際魔術大會之后,昌平已正式步入“魔術之都”的建設階段。昌平設想結合舉辦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編輯和制作魔術圖書、動漫、影像等衍生產品,推進旅游業、服務業、動漫產業等其它行業聯動發展。
劉淑華介紹說,為打造“魔術之都”,昌平將創辦“魔術駐場演出”,作為長期經營項目;成立北京金長城魔術文化有限公司,開拓全國魔術演藝市場,在各地進行巡回演出,推動魔術藝術市場化、產業化;成立北京魔術團,創辦魔術學校,舉辦各類魔術培訓班,促進魔術人才培養;未來兩三年內在昌平建成集魔術演藝中心、道具生產基地、體驗中心、魔術博物館等魔術產業基地為一體的北京魔術城。
魔術產業到底有多大的經濟價值?戴武琦告訴記者,僅以魔術駐場演出為例,國外發展最好的是美國的拉斯維加斯魔術大劇院,一年365天不間斷表演,每天有2場專場表演,觀眾須提前一個月訂票,最便宜票價為100美元,平均票價為150美元,劇院設有1800個座位,天天爆滿,其創造的經濟價值可見一斑。
“昌平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游客規模,僅十三陵地區每年的游客數量就有500多萬人次,而沿昌平去長城參觀的游客每年有2000多萬人次,若能夠吸引10%的人群到昌平觀看魔術,就會產生很大的經濟價值,如果再加上全北京年超過1億的旅游人次,消費潛力更是巨大。”戴武琦說。
事實上,近幾年魔術產業已經在國內悄然興起,據了解,深圳一家創辦于2004年的道具生產企業,僅僅過了幾年時間,2010年的年產值就超過了五千多萬,現在包括中國城市在內的世界上許多大中型城市,都設有魔術商店,若昌平利用中國在制造業領域積累多年的優勢開發生產魔術道具,供應世界各個城市魔術商店也并非沒有可能。
借助魔術盛會的舉辦,昌平已在積極推進魔術產業發展。據了解,為創辦魔術駐場演出,昌平區正計劃建設一座類似拉斯維加斯的專業的國家級魔術劇院,目前已進入選址階段。如果劇院建成,國內至今沒有魔術劇院的歷史將被昌平率先改寫。
好消息還在陸續傳出,受益于國際魔術大會瞬間形成的轟動效應,一些與魔術藝術相關的國家級演藝場所也紛紛考查昌平,并透露出了迫切的落戶意愿。
在戴武琦看來,如果國家魔術劇院以及相關國家級演藝機構能夠在昌平建成,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北京文化精品內容和文化品牌,昌平打造“魔術之都”的設想也將成為事實。
戴武琦告訴記者,盡管魔術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所喜愛,但至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座“魔術之都”,蒙特卡洛的魔術比賽盡管名氣巨大,但只是摩納哥皇室的一項娛樂活動,其目的是為蒙特卡洛的博彩業積聚人氣,而蒙特卡洛作為一座僅有兩萬人口的城市,也決定了其在產業發展方面難有作為,但面對著年上億旅游人次的昌平,以及數億國人近年來對魔術表現出的巨大熱情,魔術產業在昌平的發展注定會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