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要: 語文教學方法具有多樣化,教師要用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教學,注意教法和學法的統一,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 語文教學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教好語文,教學方法很重要。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的教法和學生學的法的綜合體。教師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啟發;學生學的方法,在于觀察、仿效、運用和創造。語文教學方法具有多樣化,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語文教育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單一的教學方法只能削弱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語文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我認為以下幾點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1.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激發其思維活動,主動探求知識,增強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完《伶官傳序》時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說:“這篇文章已經學完,我現在要檢測一下誰對這篇文章研究得最透,這個問題嗎……”我故意停了一下。學生急了,紛紛問:“什么題目?”在學生的催促下,我把題目投影出來:“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結尾以問句結束有何作用?
題目一提出,學生有的讀書,有的討論,課堂熱鬧極了。很快學生便踴躍發言。有的說:“引人深思,強調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的治理,同樣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啟發人們通過歷史看到現實,告誡北宋統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边€有人爭辯道:“覺得不僅僅是告誡北宋統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我也告誡后人要吸取教訓?!?/p>
可見熱鬧的課堂是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結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式教學
現代教學方法一般認為教學任務包括三個方面:傳授和學習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學生共產主義世界觀和道德品質。這種高度概括的教學任務對選擇教學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義。語文教學方法的特征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目的和內容決定的,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充分顧及具體教學目標的規定。對教學方法的優選和組合應注意它的針對性和啟發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實踐性和遷移性,不能只用一種教學方法。
比如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防止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性;既尊重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又不放任自流。能在學生的“內在動力”上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教師地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比如講授法教學。講授法信息量大,靈活性大,適應性強,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完成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三項職能。對一些難度大的內容,如果用其他教學方法,比較耗時,而用講授法,就能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說明、分析、論證、描述、設疑、解疑等教學語言,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知識。我們在教《逍遙游》這類文章時最好用講授法。
比如因材施教教學。素質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要把分班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要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3.教法和學法的統一
教法和學法的統一表明了現代語文教學觀念的更新,反映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排斥一切課外活動,忽視勞動職業訓練;以傳授課本知識為唯一目的,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生體地位,忽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顯然,這種教學模式已經滯后于社會的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不能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必然被社會所淘汰。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創設必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實現意義學習(即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機械記憶)。顯然,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完全是認知的主體,學習強調的不再是對知識的記憶,而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以及從教師處聯系社會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4.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絕對不是忽略老師的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由課文選材到社會的實際聯系對于學生的認知具有極強的意義,比如教學《背影》一文,在學生探究時,我進行了這樣的指導:(1)《背影》的內容是寫父親。兒子寫父親,可以入文的自然很多,但作者只“把父親的背影作為主要”;“父親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匆姷?,現在寫的卻是使作者非常感動的那一個背影”;父子在南京耽擱了一天多時間,其間定有許多經歷,但文章只寫了“一個瞬間的父親的背影”??梢娺@里選材的標準是:“凡是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系的事情都不用寫;凡是要寫出來的事情都和父親的背影有關系?!保?)“使作者非常感動的那一個背影”在文章中有兩處敘述,皆是作者目睹:一回在父親去買橘子,爬上那邊月臺的時候;一回在父親下車走去,混入來往的人群里頭的時候。前一回,作者“把父親的背影描寫得很仔細”,“是依照當時眼見的寫出來”的;后一回,作者卻只寫了“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一句。這里選材的原則是:能突出以直觀描繪“父親的背影”的地方,就應該不厭其詳、細致入微地寫;不能以直觀描繪(父親的背影已經“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的地方,就絕不妄加虛構。
全文記父親說的話只有五處,都十分簡單。按理說,在“家中光景很是慘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難分難舍的離情中,交談、告誡、囑咐,自是不少,為何作者只記了這極普通極簡短的幾句呢?仔細審析,可以看出文章在這里選材的標準是:只記敘可以表現“里頭含蓄著多少憐惜、體貼、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話語,使讀者“讀到這幾句話,不但感到了這些意思,還仿佛聽見了那位父親當時的聲音”。
所以說,無論是教法的選擇和運用,還是學法的指導實踐,抑或是學法運用中的方法指導及教法指導下學法運用,都需寓學法于教法之中,附教法于學法之表,兩者是統一的。教法和學法的統一,揭示了語文教學過程的特殊運動規律,反映了教法有其自身的特色,滲透著學法指導的因素,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正確的學習方法的形成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密不可分。教法和學法的統一,反映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它將不斷推動教學方法的完善與發展,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語文教師必須掌握一定教學方法,并能靈活地運用,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這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當前開展素質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