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麗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即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體,又是教育的對象,其目的是使自我的身心整體素質獲得全面協同發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語文學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一、在課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飽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感,反映了某一方面的人類文化。在閱讀教學中,要把作品蘊含的情思轉化為學生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自我教育。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自我“心理想象”,由文本欣賞者轉化為文本中當事者的角色,這便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
如:在教《狼和鹿》一課后,我讓學生設想:自己來到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會怎么想、怎么做。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如果現在讓我回到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我一定會勸說當地的居民不要獵殺狼,在森林里,狼和鹿的數量都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人類破壞了這種平衡關系,人類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我們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要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還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如果讓我來到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我會做一名宣傳員,告訴當地的居民不能因為鹿善良狼兇殘而獵殺狼。我們不能因為蛤蟆樣子丑陋,而去傷害它;也不能因為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而去捕殺它;更不能因為熊掌好吃,而去偷獵它。我們應該保護生態平衡。”可以說,這篇簡短的課文,不僅僅給學生帶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由文悟理,從思想上體會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又如《毛毛蟲的故事》一課中的毛毛蟲因羨慕其他小昆蟲們能唱能跳,自己什么也不會而感到自卑,聽到小瓢蟲的奚落后,自卑感又發展為極度傷心。學到這里時我設計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遇到這類事情,怎么辦?我們應當向毛毛蟲學習什么?”這一問,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立刻展開熱烈討論,有的說:“不能嘲笑別人,因為人都各有所長。”有的說:“我會原諒嘲笑我的小瓢蟲。”……回答得真好啊。我提問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它比老師空口說白話來得真切、自然。這樣不僅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深刻的自我教育,而且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這不就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嗎?
二、在作文訓練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學生作文包含著豐富的自我教育因素,但要讓學生把作文過程自覺地變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過程,卻有賴于教師的精心引導。
好的文章離不開好的思想內容和美的藝術形式,離不開作者個人的感情色彩。老師要引導學生寫作文時講真話、表真情,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例如我在讓學生寫《日記一則》時,啟發學生結合5.12汶川大地震寫一則日記,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一位學生都認真地閱讀了報刊或觀看了電視,收集了很多有關汶川大地震的信息,許多學生寫出了很感人的文章。有一位學生寫道:“面對地震大災難,汶川災民哭了!他們痛別了至愛的親人,失去了美麗的家園,有的還要經受肉體傷痛的折磨。溫總理哭了!這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平民總理,面對滿目瘡痍的災區,‘哭得不成樣子;他看著廢墟里等待救助的學生,流著眼淚說:‘聽爺爺的話,一定要挺住!我們全家也哭了!但黨號召我們‘一定要挺住!汶川不哭!中國不哭!”另一位學生寫道:“現在四川遭遇了特大地震災害,看到那家破人亡場面,有誰不傷心流淚?看到總理爺爺不畏疲倦、不畏危險的奔波,有誰不為之感動?我雖然幫不上忙,但我要獻出我的一份愛心,為災區捐款!”
教師在作文批改中還需精心設計一些鼓勵性的評語,即使是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也要用一種商量式的評語。如:這個詞是不是可以換成另一個詞?這句話太長了,用標點把它分開行嗎?這里最好先寫一寫周圍的環境,你說對嗎?等等。熱情指出努力方向,提高他們習作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精神振奮,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
這樣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進作文中,就無形中把作文過程變成提高自我思想修養,提升審美情趣和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自我教育過程。
三、在課外名言美文閱讀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閱讀名言美文,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知識經驗,而且可以積累高尚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我教育,不僅表現在與作品的自我比較自我對照上,而且表現在正確思想的自我積累上。只有自己與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不少學生喜歡摘抄名人閃光的語言,抄錄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諺語,摘抄蘊含著高尚思想感情的詩歌和散文片斷,從中吸取知識,獲得精神境界的自我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堅持要求學生看課外書,并將名言警句或優美片斷抄錄在筆記本上,在筆記本上可以根據自己抄錄的內容稍做圖案設計,還可在優美片斷和名言警句下方寫上自己喜歡的理由或簡單地評一評片斷好在哪里。每周一查,定期地將一些同學的筆記本在學生中傳閱,一些同學在羨慕、驚嘆的同時,鞭策自己向他們學習。有個學生說,他看了“時間不是金錢,不是任何可以失而復得的物質。你一旦把它輕易失去,它就永遠同你無情的分別。最可怕的事情是:它離開你時,還從你身上竊去了最珍貴的財產——青春和生命!”這句名言后,上課時就注意聽講了,抓緊時間好好學習了。有個學生學習懶散,卻很愛漂亮,我發現她的筆記本上抄著一句她喜歡的名言:“人的美不在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我夸獎了她,并把這句話推薦給其他學生,還適當發揮,談了怎樣看待外表美和內心美,對很多同學觸動很大。果然她開始學著勤儉樸素了,逐漸變得勤奮起來。
總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語文學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發揮這一優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我們需繼續探索,以不斷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