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媛媛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生產技術的發展在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的同時,給企業帶來了無限的發展機會,但也需要企業自身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如何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經營規模的快速擴大和經濟效益的高速增長,如何有效規避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加強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是關鍵。因此,進一步認識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對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
1.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意識淡薄,制度缺失。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和傳統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響,企業對內部會計控制重視不夠,有章不循和無章可循的現象較為突出。企業負責人行政干預會計工作,致使內部會計監督流于形式,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職能未得到有效發揮。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多數企業經營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理論學習不夠,知識掌握不多,認識跟不上內控制度的發展要求。二是大多數企業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重視不足,即便制訂了一些相關制度但基本上為會計管理或財務管理的部門性制度,甚至與業務脫離,和具體實際差距較大。有的企業領導把成本控制,或者對內部資產安全性進行的控制等某個方面的控制當成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致使內部會計控制沒有真正貫徹落實甚至變形。由于企業領導者重視不夠,也導致了企業財會人員及其他員工對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漠視,有意無意地弱化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2.內控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力。當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責任劃分、量化、獎懲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明確。很多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圍有限,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缺乏一個賞罰有度的獎懲制度。有的企業雖然也設有一些獎罰制度,但執行過程中缺乏力度,致使部分人員認為執行與否無關緊要,加之缺乏相應的檢查、考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得力機構,從而削弱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的自覺性。同時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體系不健全,各職能部門之間、各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監督,導致各職能部門自成體系、各自為政。同時內控制度的實施也需要相應的成本,難以開展或者持續實施。
3.企業內部組織之間缺乏溝通和協作。企業內部各項控制制度在管理層之間,管理層與員工之間,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協作,將內部會計控制單純視為財務部門的工作,其他部門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配合度、積極性不高,各項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信息流通不暢,職責不清,相互推諉,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停滯不前。
4.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素質偏低。由于管理者的職業素質和業務能力上的差異,一些人為的因素導致內部會計控制工作執行不力,流于形式。造成企業在內部管理和內部會計控制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因內部管理制度松弛導致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結構不健全,部門的職責不清,責任不明;內部稽核控制不全面,導致賬目混亂、財產不實和數據失真;違反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崗位職務設置不合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單位領導的授意等致使會計信息失真。
因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而造成了記賬隨意、手續不清、差錯頻繁和會計資料嚴重散失;為了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任意偽造和變造虛假的會計憑證,導致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失真;部分會計人員違反會計職業道德,不認真行使會計監督職權,參與違法違紀活動,甚至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等等。
二、構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基本思路及對策
1.轉變觀念,樹立內控意識。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企業相關負責人支配的權利與承擔的責任比以前都有顯著增加。在設立內部會計控制時,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認識和態度至關重要。只有企業相關負責人不斷提高自己執行財經法紀的自覺性,理順會計工作關系,切實加強對本單位會計工作的領導,才能保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合理設置和有效執行。所以,盡快提高企業相關負責人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識,加強企業相關負責人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責任重視度,對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十分重要。
2.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1)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要求企業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不相容職務包括: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2)授權批準控制制度。授權批準控制要求企業明確規定涉及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的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內容,單位內部的各級經辦人員,包括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3)會計系統控制制度。會計系統控制要求企業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工作流程,建立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會計系統控制制度包括企業的核算規程,會計工作規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財務會計部門職責、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
3.優化企業內控環境。在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問題,強化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的控制,嚴格約束各單位內部涉及會計控制的所有人員,保證單位內部涉及會計機構的崗位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從源頭和制度上保證經濟活動的有效進行和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4.強化會計監督。(1)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企業內部監督機制包括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健全的賬簿制度、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科學的預算制度、定期盤點制度和嚴格的內部稽核制度。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主要體現在:參與經濟業務事項所有過程的工作人員要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明確財產清查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程序,這些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施的關鍵就是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為此,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實行內部監督責任制,充分發揮內部監督的日常與全過程的特點。(2)強化企業外部會計監督。一是社會審計監督。社會審計監督主要是對企業各種經濟活動的鑒證與咨詢。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年度財務報表進行真實性、合法性、全面性審查,對承包經營者期滿檢查以及對資產的評估、經濟糾紛的調解和重大經濟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偽造、粉飾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情況,避免財務報表虛報、誤報、重大遺漏等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保護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二是政府監督。《會計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督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5.加強管理信息系統控制。有效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有助于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防止舞弊行為的發生,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業務活動的有序進行,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具體來講,有助于控制標準的建立和修正、控制活動成效的評定、控制報告的擬定和改進建議的及時傳達。企業應按控制系統的需要識別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此基礎上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及時、準確和經濟地傳遞(包括向下的、向上的和橫向的溝通傳遞)給企業內的相關人員,使他們能夠順利履行其職責。
6.以人為本,加強繼續教育,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對會計人員應嚴格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定期培訓在崗人員;建立對現有財會人員的考核制度。定期對財會人員考核,完善考核檔案,兌現獎懲,使會計人員為適應崗位要求而主動掌握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自覺遵守職業道德,為公眾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要從根本上解決內部人員自覺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問題,必須建立有效的內部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將建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作為企業內部的“法律”,要求企業內部每個成員都必須無條件遵守,任何人都無權游離于它之上,堅決貫徹“法律、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上至單位負責人,下至普通職工要人人遵守,個個執行。同時,加強對各部門及成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考核,對認真執行落實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部門和人員進行獎勵;對不認真落實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部門和人員進行處罰。考核、獎懲要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人人都講內部控制的良好氛圍。
(作者單位:陜西省高速集團西寶分公司三橋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