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新
所謂“若要小兒安,須予三分饑與寒”,是我國民間護理小兒的經驗總結。但其“饑與寒”的實質,不是餓著三分,也不是凍著三分,而是在掌握小兒生理特點與生長發育規律的前提下,不使小兒吃得過飽和穿得過暖,使其營養和衣著恰到好處。
小兒吃得多穿得多,是停食、著涼的兩個主要原因。所以,既要合理安排營養,讓小兒吃飽、吃好,又要加強小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衣著不宜過多,這樣就可以達到“小兒安”的目的。少生病是小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保證。請家長們記住:“吃飯不要撐著,穿衣不要捂著”,這就是“若想小兒安,須予三分饑與寒”的實質。
一、預防呼吸道感染有計策
一年一度寒風勁,又到咳喘高發時。冬季是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預防小兒呼吸道感染,加固呼吸道防線,加強他們對氣候變化的自身調節能力,是家長面臨的一大挑戰。其實,冬季也正是幫助孩子們開展抵御寒冷氣候的各種鍛煉的好時機。如下幾項計策家長可以試試看:
第1計:呼吸冷空氣讓孩子經常到戶外活動,接受日光浴,呼吸冷空氣。要鍛煉用鼻呼吸,充分發揮上呼吸道“調溫器、加濕器和過濾器”的功能。當冷空氣從鼻腔進入呼吸道和皮膚接觸后,這些部位的血管收縮,并刺激神經、免疫等系統產生調節反應。長期呼吸冷空氣,調節反應的靈敏度提高,反應速度加快,可保護機體免受寒冷損傷。
第2計:少穿多活動“二八月,亂穿衣”。氣候變化時為孩子增減衣物是對的,但穿衣要舒適,不宜過多過厚,可與大人的衣服基本相同。只要注意防凍,應盡可能讓臉、手經常暴露在外。衣著過多會影響四肢活動,使小兒失去鍛煉機會,削弱抗寒能力。活動太少使體內產熱也少,反易著涼,發生反復呼吸道感染。活動要充分,時間不宜太長。有汗要擦干。
第3計:勤開窗換氣勤開窗可隨時交換室內外空氣,提高室內空氣清潔度和氧含量;可加強人體對體溫的調節,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早晚應開窗換氣,讓室內空氣清新、流通,或安裝排風扇、通氣窗口等。
第4計:重視足保暖雙足與呼吸道之間關系密切。一旦足底受涼,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活動減慢,病原微生物可乘虛而入。重視足部保暖,一是鞋襪穿著要柔軟暖和、清潔干燥;二是每晚睡前用熱水洗腳,并給予適當的按摩;三是讓孩子多下地活動,促進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提高機體抵抗力。
二、預防感冒有妙招
冬季是嬰幼兒感冒高發的季節,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后者即使沒有社會大流行,也可能有單位中流行或家庭小流行。在注意消毒隔離、避免接觸病人、注意預防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小兒過冬更要注意好衣食住行等方面,以下妙招不妨一試。
第1招:環境溫度適宜寒冷的冬季,家長怕小兒受涼總要給小兒穿著厚厚的棉衣,小兒的體溫與成年人相差不多,只是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較差,在過冷或過熱時不能調節。衣著過多或蓋被過厚會使寶寶體內喪失過多的水分,嚴重時會發生脫水熱,還會出現高燒、精神萎靡不振、吵鬧、拒食等情況。冬天北方家里都有取暖設施,考慮到寶寶發育的特點,室溫不宜過高,保持在18℃~22℃,其衣著與成年人相比只要略微多一點就可以了,衣著不宜過厚,以利于小兒運動。
第2招:定時通風換氣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在北方更為突出,室內溫度高,濕度相對較低,加上窗門緊閉,室內空氣流通差,居室內的微生物密度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襲嬰幼兒。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時開窗換氣,加大室內濕度。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可在暖氣片上放上濕毛巾、濕衣物;在暖氣上或旁邊放一盆清水。
第3招:堅持戶外活動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寶寶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了感冒病人后,因對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應該堅持讓小兒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寶寶在戶外活動半小時到1小時,可提高小兒的體質。
第4招:飲食調配合理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合理的飲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母乳不僅是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的最佳食品,還含有對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幾種免疫球蛋白,可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除了母乳喂養外,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及時添加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蛋、魚及肉類,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兒機體抵抗力下降。還應適量補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三、免疫抗病三原則
第一原則:冬寒穿衣要輕暖
嚴寒是冬季的特色,除寒潮頻頻襲來,還有沙塵暴、暴風雪等插曲。冬季寶寶穿衣一定要暖和,不能穿得太少,以免受涼。但寶寶冬季進補,易生內熱,所以冬季也不能穿得太多,以免上火。穿暖和不能穿得過多過重,還要輕軟,以不限制活動為好,出門還可以帶一件衣服。老百姓說得好,“冷不冷,帶衣裳,饑不饑,帶干糧”。出門帶衣,冷了再添衣。根據氣候變化,隨時隨地給寶寶增減衣服,才能保證寶寶身體健康,提高免疫抗病能力。
冬季穿衣歌謠:寒冬風沙大,穿暖全不怕,凍著會生病,體健笑哈哈。
第二原則:冬燥多喝白開水
水分夠了,寶寶才有免疫抗病能力。水的需要主要取決于機體的新陳代謝。此外,活動量、外界氣候和食物性質也影響水的需要量。水的來源不僅限于攝入的液體,還來自固體食物中的水分,以及食物氧化和組織細胞代謝所產生的水分。入冬,新陳代謝熱量需要加大,活動量雖減少,需水量也是很大的;食欲增加,多食蛋白質和無機鹽時,需水量又加大;冬季干燥、暖器太熱,則需水量更大。所以,冬天即使孩子口不渴,也要定時定量喝水。
冬季飲水歌謠:寶寶多喝水,果汁換成水,早晚喝些水,每餐有湯水。
第三原則:冬冷睡覺要保暖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覺好是一寶。睡好覺睡足覺還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防病能力。生病乏力愛睡覺與一種名為胞壁酸的物質有關。研究人員從人的晨尿中可提取出這種物質,科學家稱其為睡眠物質,因為它既能催眠,又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當人發燒患病時,多睡覺就會使體內胞壁酸分泌增多,從而使免疫機能增強。所以,如果寶寶沒有充足的睡眠,免疫機能也會隨之降低。寶寶睡覺頭不能受風,腹不能著涼,足不能受冷,要脫外衣蓋好棉被,但不要蒙頭睡覺。寶寶要睡好子午覺和五更覺,這樣才能長高個;同時也要規則作息,這樣一來白天才有精神,不愛生病。
冬季睡覺歌謠:冬冷睡好覺,保暖很重要,兼顧頭腹足,睡好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