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擬制定國內首部公眾參與地方立法條例
公眾可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表達立法意愿、可向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提出修改廢止建議、參與法規制定可得物質補貼和精神褒獎……近日召開的甘肅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了《甘肅省公眾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草案)》。據悉,該草案是迄今為止國內首部在地方性法規制定領域引導、鼓勵和規范公眾參與活動的專門性、創制性地方性法規草案。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張緒勝表示,條例草案通過公眾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制度和機制的構建,能夠克服立法中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利益法制化傾向,保證法規的科學性、合理性、公正性與完整性,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地方立法的質量。
北 京
分組詢問與集中詢問相結合
日前,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對市政府2011年大額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開展了專題詢問,涉及到市級11項170多億元大額專項資金。據悉,今年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市級大額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的集中專題詢問。在此次會議之前,市人大組成內務司法、財經、教科、城建四個專題組,組織100多位委員代表,先行開展了分組調研和詢問。據介紹,對于市級大額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的監督,北京人大仍會采取分組詢問和集中詢問相結合的方式,并將形成一種常態化的機制。
廣 東
修訂全國首部“打假條例”
廣東省于1999年實施的全國首部“打假條例”再度修訂。近日,修訂后的《廣東省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于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修訂以黑名單制度為核心,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制度,要求實現部門之間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建立生產經營者違法行為記錄和公開制度,將違法行為記入黑名單;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對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名單的生產者、銷售者,要求監督管理部門增加檢查和抽檢頻次,并依法實施準入限制。此外,修訂后的《條例》突出銷售者的責任和義務,“首負責任制”的確立是其中的又一亮點。